走进民主课堂 感知制度力量
发布时间:2025-03-14

       越秀区东山街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政治功能突出、教育资源丰富的街道。街辖内有中共三大会址、逵园、简园、春园等国家级文物,还有19所学校、区少年宫、区图书馆,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教育资源禀赋。东山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立足辖区“名校云集、文脉深厚”的优势,打造了“议家亲”工作品牌,将联络站塑造为“听取民意的窗口、服务代表的驿站、助推发展的平台”,成为广州市首批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点,让基层民主变得可见、可及、可感。

       近日,广州第七中学的30余名师生代表走进这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

       沉浸式感知,联络站里看民主实践

       研学活动首站便是东山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东山街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点宣讲员以“人民民主在身边”为主题,通过图文展板、履职档案和多媒体演示,生动讲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脉络。当看到“代表推动寺右壹街项目活化”“人大代表参与打造最美街角”等东山联组履职案例时,初二学生小林感慨:“原来人大代表的工作这么具体,老百姓反映的问题真的能被听到!”特别展示的“议家亲”品牌建设宣传视频,以一个个鲜活的典型案例,让同学们对“家门口的民主”有了具象认知。

       东山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已组织接待20余场次研学、调研、参观的感知活动,与七中、培正小学等校逐步建立校站共建机制,拓展覆盖社区报到党员、社区骨干、楼栋长等群体参与,通过理论+实践的沉浸式感知活动,近距离触摸基层民主脉搏,探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东山街聘请广东省律师协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邱恒榆委员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点宣讲员

       对话宪法史律所研学悟法治根基

       研学活动第二站,师生们走进上茂律师事务所宪法主题展厅。泛黄的宪法修订手稿、不同时期的宪法文本,配合专业讲解员的生动叙述,将“国家根本大法”从诞生到发展的历程娓娓道来。“原来现行宪法经历过五次修正,每次修改都紧扣时代脉搏”,初一学生小陈在参观笔记中写道。通过“宪法知识问答”“模拟宪法宣誓”等互动环节,抽象的法治概念化作可触可感的鲜活体验。

       东山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不仅体现在服务群众、解决问题上,还积极参与基层立法和监督工作。作为广州市基层立法联络站,先后参与《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广州市违法建设查处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广州市养犬管理条例》《广州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等多部地方法规的意见征询工作,在法规宣传、意见收集和法律知识普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上茂律师事务所为广州市第七中学的师生讲述宪法的发展历程

       行走的思政课,青春与民主双向奔赴

       “这次研学让我真正读懂了政治课本上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学生代表在分享会上表示。从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民生温度,到宪法文书的法治厚度,这场行走的思政课让制度自信的种子悄然萌芽。正如带队教师李老师所说:“当民主实践走出课本、融入生活,青年一代对‘中国之治’的理解自然更加深刻。”

这次研学活动,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课堂外的现场感知,他们进一步学习了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刻理解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内涵。同学们纷纷表示,以前觉得民主制度离自己很遥远,但通过这次研学,发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东山街人大代表们通过各种方式倾听民意、解决问题,让大家切实感受到民主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东山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学感知活动阵地

       下一步,东山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将继续深化议家亲品牌建设,进一步挖掘品牌内涵,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同时,提高宣传工作水平,展现人大工作新成效和代表履职风采。优化代表履职条件,为代表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人大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