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履职显担当 智慧安防守护千万家
发布时间:2025-09-11

       近日,越秀区建设街“重点人群居家安全智慧平台”正式启动,标志全市首个“慈善+智慧安防云平台”项目落地运行。这一民生工程的背后,是越秀区人大代表倾注心力、履职为民的生动实践,他们深入基层听民声、集思广益解难题,创新打造“代表搭台、政企协同、慈善助力、科技赋能”四维工作模式,筑牢重点人群居家安全防线。

(越秀区人大代表杨文新、陈洁萍参加智慧安防云平台启动仪式)

       精准聚焦民生需求,代表牵头破解安全难题

       建设街是典型的老城区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8%,需要每周巡查探访的独居、纯老、残疾等重点群体超过500户,这些家庭在用火、用气及用电方面存在反应慢、响应滞后等安全隐患,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问题。越秀区人大代表杨文新在进社区活动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开展专项调研,牵头形成调研报告和建议方案,推动项目列入2025年度“一街一实事”重点民生工程。并召集会议协调民政、应急、消防等部门,打通信息壁垒,整合资源力量,为项目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确定了,资金从哪里来?这是智慧安防平台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越秀区人大代表、广州市广德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晓川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提出捐赠智能设备所需资金。“作为人大代表,不仅要为百姓发声,更要为百姓办事。”罗晓川代表表示,“能够用自己的企业所长为社区安全出一份力,是我作为代表的职责所在。”他的善举带动了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广东省公安厅等单位相继加入捐赠行列,最终筹集了足够的项目启动资金,确保了222户试点家庭的设备安装和系统建设。

       智慧赋能筑牢防线,代表监督确保项目质量

       为推动项目有效落地,陈洁萍代表主动肩负起项目落地的具体协调工作,助力引入广东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的“养老易”平台系统技术,构建全时段、立体化的居家安全防护网络。联合街道有关部门深入社区,逐户摸排重点人群需求,制定“一户一策”安装方案,从设备选型到安装调试,从系统对接到人员培训,每个环节都参与把关,确保智慧安防系统真正贴合老人实际需求。

“我们不能只是为了安装设备而安装,更要让设备用得起、用得好。”陈洁萍代表在安装现场反复叮嘱工作人员。与此同时,她积极支招献策,推动建立“三个一”配套服务机制:每季度一次设备巡检、每半年一次应急演练、每年一次全面体检,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工作人员为居民讲解设备使用说明)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越秀区人大代表何文力充分参与,推动构建了“设备端-平台端-移动端-响应端-处置端”五级联动响应机制,提议引入微型消防站作为应急处置前端力量,打造“1分钟预警响应、3分钟人员调度、5分钟现场处置”的快速响应链条,并多次参与现场应急演练,协助优化处置流程。试点期间,一独居老人因煲汤忘记关火触发烟感报警,系统客服迅速联系老人确认情况,同时通知微型消防站人员上门查看,成功化解了一起潜在火灾事故,验证了应急机制的有效性。

(系统后台实时监控)

       从“治理”到“智理”,代表履职书写为民新篇

       如今,建设街重点人群居家安全智慧平台已建成运行,首批222户家庭安装了智能烟感和燃气报警装置,接入了街道应急指挥中心可视化平台,实现24小时全天候安全守护。杨文新、陈洁萍、何文力和罗晓川四位代表的履职答卷,写在了基层治理的第一线,他们通过扎实调研、精准建议、资源整合和监督落实,推动解决了老旧社区重点人群居家安全难题,探索出了“慈善+智慧安防”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越秀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生动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