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码”上说,实事马上办! ——人大代表推动怡乐里小广场护栏“换新记”
发布时间:2025-09-10

       从“全封闭”到“便民式”,一道护栏的优化背后是民意的精准对接。走进如今的越秀区光塔街怡乐里社区怀圣寺小广场,你会发现一道特别的风景线:新安装的人车分流护栏不再是生硬的“全封闭”,而是巧妙地采用了“只拦车、不拦人”的拐弯式设计。居民们,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可以轻松自如地进出广场,享受安全的休闲时光。这道小小的拐弯,拐进的是居民的心里。而这背后,是一场人大代表听民声、解民忧的“闭环履职”。

       问题初显:整改后遇新烦恼,民意“码”上达

       怀圣寺旁的小广场曾是居民的“心头愁”:开放的广场变成了电动自行车的“停车场”,居民活动空间被严重挤压。经过街道前期整改,广场装上了围栏,有效阻挡了车辆乱入,却带来了新的“弊端”:将居民尤其是腿脚不便的老人和嬉戏的孩童“挡”在了外面,“栏是装了,但我们进出更不方便了!”有腿脚不便的居民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通过扫描联络站二维码,提出“建议安装一个拦机动车和电动自行车但不拦行人的拐弯式围栏,方便居民群众出入活动。”

  

 

       代表出击:现场调研“把脉”,接待日里“开方”

       在接下来的“代表接待选民”活动中,这个小广场护栏“不便民”的问题也被多位居民频频提起。线上具体建议的留言与线下居民们的反映,立刻引起了区人大代表张志雄的重视。区人大代表张志雄“码”上响应,将线上线下的声音汇总,立即前往广场现场“把脉问诊”。他仔细观察居民进出情况,与正在费力绕行的老人们亲切交谈,亲身感受全封闭护栏带来的不便,精准地“诊断”出问题的核心,优化方案,将护栏更换为的拐弯式护栏。

 

       共治共享:小护栏大民生,连接民心零距离

       发现问题是起点,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区人大代表张志雄持续跟进此事,在光塔街党工委的指导下,怡乐里社区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邀请居民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确保群众的合理建议得到采纳和落实。在代表的积极推动和多方协调下,增设拐弯式护栏的优化方案最终获得支持。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共治共享”理念:既能有效阻挡机动车和电动自行车进入,又通过流畅的拐弯设计方便行人通行,彻底解决了居民“进出难”的问题。

       如今,这道精心设计的护栏赢得了居民广泛好评。它不仅是保障安全的防护线,更是连接民心的温情线。“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从“扫码反映”到“接待倾听”,从“提出建议”到“跟踪落实”,怀圣寺小广场护栏的“升级记”,生动诠释了人大代表履职的完整闭环。人大代表用实际作为证明,真正的为民服务,就体现在关注“一道护栏”背后的民生需求,将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