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管理是城市治理的“必答题”,更是关乎群众出行安全的“头等大事”。为推动《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实施落地见效,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近日,人大六榕街道工委聚焦地铁站周边交通秩序痛点,组织联组代表,联合街道相关科室人员开展实地调研,探索破解电动自行车乱停放难题,用法治力量守护市民“脚下安全”。
堵点透视:电动车停放乱象成民生痛点
人大代表实地查看辖内地铁站纪念堂D1口周边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的设置、停放现状等,现场听取居民群众、街道相关科室同志的意见。
街道相关科室人员向人大代表反映,随着辖区电动自行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地铁站承载着巨大的交通压力。“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段,电动自行车无序停放问题更为突出,不仅影响正常通行秩序,还给日常管理执法工作带来诸多挑战。”
一位在地铁站附近经营的商户表示:“自从电动车新规落地后,电动自行车停放乱象明显改善。但还是有部分居民为图方便,将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在地铁站出入口、人行道上,对行人的正常通行造成安全隐患。”
还有一位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则担忧地反映道,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途经地铁站时,乱停乱放的车辆把本就不宽的人行道占去大半,我们只能在拥挤狭窄的通道中穿行,每次经过都提心吊胆的。
通过实地调研,代表们切实了解到地铁站周边电动自行车停放管理面临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上下班高峰期时段电动自行车停放混乱;二是部分市民规范停放意识淡薄。如何在保障市民出行便利的同时,有效治理车辆乱停乱放问题、确保公共安全,是当前城市治理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智囊献策:代表支招开出治理“良方”
收悉居民反映的问题后,代表们高度重视、快速响应,围绕地铁站周边交通秩序综合治理展开热烈讨论,并针对性提出建议。
一是宣传引导强意识。通过发放海报、社区宣传、媒体推广等方式,开展多元化、深层次的宣传推广活动,普及电动自行车停放规范,增强群众规范停车的自觉性。
二是刚柔并济严管理。在采取劝导、警告等软性手段对不规范停车行为加以引导的同时,适度采取刚性惩戒措施,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增强执法震慑力。
三是标识导引明规范。科学设置清晰醒目的交通标识标线和停放处指示牌,明确划分停放区域和禁停区域,通过视觉引导规范停车行为。
四是群众监督聚合力。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鼓励和引导群众通过电话、网络举报平台等渠道反映问题,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合力,提高治理效率。
下一步,人大六榕街道工委将以本次调研为契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常态化监督作用,持续跟踪问题整改,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落实电动车管理监督责任,努力为辖区居民营造更加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