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越秀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2-10-13

——2022年9月29日在广州市越秀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

越秀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刘震海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报告越秀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2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认真执行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6月以来筑底企稳,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双统筹”扎实有力,经济发展缓中趋稳。

       经济运行逐步企稳。上半年实现GDP1746.27亿元、下降2.8%,比一季度回落3.3个百分点。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08亿元、下降3.21%,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0.87%,为全市6个实现“正增长”的辖区之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6月当月环比5月增长43.6%;外贸进出口总值与上年同期持平、实现扭负为正,较1-5月提升2.4个百分点。消费市场逐步回暖,组织开展“越秀欢乐购、越购越精彩”等系列促销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9%、跌幅比1-5月收窄1.3个百分点,6月当月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0.7%、59.3%,较5月分别环比增长35.0%、33.4%。

       一揽子措施加快落地。组建整编“3+1+N”流调队伍,成功打赢“0309”“0408”“0427”等多轮疫情阻击战,圆满完成白云区抗疫支援任务。制定实施区稳增长工作要点、“双统筹”工作方案,出台实施区服务业纾困51条措施,从稳投资促消费、困难行业帮扶等方面促进经济健康运行。成立区稳增长工作专班,实行“日监测、周调度、月反馈”常态化运行机制,开展保市场主体送政策问需求解难题主动上门“三送”服务,密集调研走访651家龙头企业,与6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集中会谈,收集、响应、办结企业各类诉求超400项,全面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27亿元、远超前三年留抵退税总和,累计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2.56亿元、减免物业租金5656.98万元,推动实有商事主体同比增长8.1%。

       主导产业稳健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35.40亿元、占GDP比重70.7%,较去年同期提升2.8个百分点,三大主导产业合计占GDP比重47.9%、增长3.4%,起到主要支撑作用。成功引进樵山创业投资基金、嘉驰地方金融调处中心等7个金融项目[ 具体包括1家小贷公司(鸿伟小贷),1家社会组织(嘉驰地方金融调处中心),3家基金(益谙投资、越富国科股权投资、金觉樵山创业投资),1家保险中介(中山德保保险代理广州分公司)及1家其他(越富健康产业公司)。],与北京人寿、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完成签约,上半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26.70亿元、增长6.3%。组建广州越富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环东广场、广报阡陌间等10个特色园区转型成为生命健康产业园区,实现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192.57亿元、增长5.5%。通过推动数字人民币在广百百货、一德路商圈区域纳入应用场景等方式,抢先布局商贸餐饮等各领域新热点,限上批发零售业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70.9%,首创“广府庙会元宇宙”,广府手信、文创产品实现一键到家,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收增长19.3%。

       项目平台提速建设。20个市重点项目、59个市“攻城拔寨”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分别赶超时间进度22.9、20.7个百分点,提前批专项债1亿元和一般债4亿元支出完毕。打造产融合作示范工程,成功争取人行广州分行、市金融局印发并实施《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市越秀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集合债权融资、股权性融资及金融纠纷调处等综合性功能的产融服务平台顺利上线启动,设立全国首个区(县)级地方金融调解中心。编制实施北京路二期“1+3”规划方案,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二期已启动先行示范段建设,南段和府学西街正式实行步行常态化管理。

       (二)科创活力持续释放,改革步伐纵深迈进。

       科创要素加速集聚。451家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建成超算云平台和AI能力开放平台展厅,新建238个5G基站、密度全市第一,全区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63.6%、增速全市第一。全市唯一跻身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区候选名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5亿元、为2021年全年融资额的3倍。8家单位获得认定为省第二批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家庭医生”成为广州唯一入选中国科协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第一批试点实施项目。

       重点改革不断深化。率先全市单独设立区林业园林局,建立林长体系和管护机制,印发《广州市越秀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的7套配套制度。成立区级文物局、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发起全国首个《专利纠纷诉调对接管理规范》地方标准立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加速冲刺,区国企改革任务清单完成率达91.8%,正式出台《广州市越秀区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等工资薪酬方案。

       营商环境迭代深化。抢抓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机遇,实施10大类115项营商环境5.0改革举措,持续深化“一照多址”“一证多址”“一照通行”改革,核发全市首张“一照通行”执照。率先全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街区建设,创新推出“信用+”应用场景,落实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双免”清单,助力5602户市场主体完成信用修复“一键回血”。

       湾区建设有序推进。实现“穗澳通”一站式商事登记服务,新引进澳门大丰银行广州分行已正式营业开展业务、广东华润医药为香港提供防疫物资超2亿件、金额超过7亿元。联动深圳龙华区合作开展政务服务“跨城通办”,新增缔结5对穗港澳姊妹学校。汇编、宣传港澳人士在内地发展常用政策,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越秀)新增港澳企业4家、为956名港澳人士办理就业登记。

       (三)建设管治精细高效,城市品质稳步升级。

       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广州东园文化广场项目一期1A区建成开放,团一大纪念馆正式开馆,海珠广场片区品质提升(二期)项目维新横街建筑立面整饰工程全部完工,完成小北路、寺右新马路沿线周边环境品质提升工程道路铺装约3.1万平方米、人行道护栏约2300米。新投入2.13亿元改造升级38个老旧小区,首推加装电梯“连片托管”,完成既有住宅增设电梯140台。轨道交通5条线路完成借地近21万平方米、征拆约5.38万平方米。

       生态优化成效显著。组建广州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地段保护与传承及人民公园整改工作专家顾问委员会,成立人民公园等3个公众意见咨询委员会,195项整改任务已完成122项。研究制定越秀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及创建规划,扎实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河道行洪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一江五涌六湖”、十个小微水体水质保持稳定。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63个,西支涌、水均岗涌等合流渠箱清污分流项目完工,新建公共管网10.8公里、改造老旧管网9.2公里。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3%,PM2.5均值浓度下降28.6%,排名全市第一。

       城区治理精细增效。累计建成1081处垃圾分类投放点,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平均覆盖率100%。开展37个市场综合整治,完成8个地铁站13个问题地铁口治理。建立全市首个区级应急广播系统,建成最小应急处置单元2208个。成立“越安跑团”特色队伍,发动15.12万人次上岗参与社会面巡查防控和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和禁毒人民战争,群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连续五年全市第一。

       (四)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事业保障有力。

       社会民生保障巩固提升。开展“千名就业服务专员助万家重点企业”活动,举办75场招聘会,聚焦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推动2021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系统报到人员91.71%实现就业,困难家庭毕业生100%实现就业,累计发放各项就业创业补贴1.36亿元,为3837人提供“粤菜师傅”“南粤家政”补贴性培训。兜牢民生底线,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提高至每人每月1196元,发放失业保险累计涵盖1.72万人次。“一老一小”服务稳步提升,18个街道颐康中心全面建成,全省首创“1+1”优生优育指导中心共建模式,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省级评价取得第一名、在市政府2021年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养老服务专项中名列首位。足额发放优抚人员等退役军人补贴和慰问金超3.4亿元。

       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扎牢篱笆。开展非住宅商铺、三小场所、出租屋等安全检查近两万宗,完成5735幢自建房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抓好节能用能管理,组建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积极推广公共机构光伏应用,确定市第七中学桂花校区作为教育系统实施光伏发电应用区域试点,全面落实虚拟货币“挖矿”整治。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进一步完善粮食管理机制,落实落细储备粮年度轮换、品种置换各项工作。切实防范房地产和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医教文体服务提标扩面。9家社卫中心通过推荐标准单位建设,10家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正式启用,建成首家市级智慧型沉浸式家庭健康服务中心。“一核两翼”智慧教育成果获评2021年全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成功申报市首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区。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项目“幼儿园与小学的科学衔接”中期验收获一等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全覆盖,基本完成区辖内4所民办初级中学的‘公参民’规范治理工作,十三中与豪贤中学实现优化整合。“广府学宫阅读馆”正式开馆,成功跻身“百馆之区”。完成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一期建设,广州醒狮等3个项目入选省第八批非遗名录。推出“中共党史上的十个第一”主题线路,打响“红游越秀”品牌。成功申报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积极筹备线上数字体育运动会。

       回顾上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隐忧,表现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预期转弱;疫情下产业韧性不足结构矛盾凸显;重点领域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仍需进一步完善提升,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下半年的工作中采取有效对策,切实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要求及对策措施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远近结合、统筹当下困难应对和长期发展战略,全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社会大局稳定,着力稳就业保市场主体,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以解难题拓需求为抓手,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推进轨道交通5条线路共28个站点及区间征借地工作,着手做好广湛铁路及芳白城际越秀区段征拆前期准备。加快北京路二期、粤海泰康商业大厦等拉动力强的重点项目建设,形成更多投资量,开辟绿色通道推动3个尚未开工的计划新开工项目[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创建示范性高中校园改造工程、广州市第十七中学新建室内体育用房工程、越秀区公共卫生领域补短板项目(二期)。]8月底前开工,力争60个市“攻城拔寨”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超39.4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超100亿元;加快项目统筹推进和专项债支出等各项工作,确保公共卫生领域补短板项目(二期)于8月底前开工建设,按上级工作部署加快资金支付。办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越秀分论坛等系列专场活动,创新模式探索“带楼招商”。组建重大招商项目服务小组,争取厦门国贸、深圳优必选、贝壳家居等一批龙头项目加快落户。

       全力激活消费活力。构建贯穿全年的消费促进活动机制,抓好暑期、中秋、国庆等节日消费,完善夜间消费配套政策,活跃夜间消费氛围,开展更多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商旅文活动,支持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外摆摊位,研究降低促销活动安保费用。大力实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尚品、提质、强能、通达、美誉”“五大工程”,推动北京路、环市东、中华广场等商圈业态有机互补、联动发展,盘活片区老建筑、老街区培育“后街经济”。积极培育中高端消费场景,支持广百百货打造国际化妆品、友谊商店打造国际奢侈品国内首发区。坚决稳住房地产市场,加大商品房销售面积挖潜力度,推动天越公馆、御江苑等项目尽快验收确权销售、形成增量。用好越秀国际会议中心等载体,大力发展“会议+N”模式,推动会展业与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康养娱乐等深度融合,带动扩大消费面。

       落实落细暖企纾困。全面落实好国家、省、市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及实施方案,强化政策推送,简化兑现流程,提升兑现时效,做到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切实把“减、免、缓、退”等政策及时送到企业“手上”。用好区稳增长工作专班机制,加大上门安商暖企力度,重点服务好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旅交通、建筑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等行业龙头企业,推动国药集团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新大新、朴朴等多做贡献,大力帮扶元亨能源、百胜餐饮等止跌回升。落实《广州市企业“纾难解困”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依托广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实现企业诉求受理、解答、转办、督办等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

       (二)以优化产业体系为导向,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加快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衔接国内加快构建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加快修订新一轮产业招商政策,以产业链招商撬动产业资源集聚,引进更多上下游企业、项目落户我区。聚焦特色亮点谋划,进一步做优做强楼宇经济。 全力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积极争取“港澳药械通”资格,围绕“临床试验”和“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2条主线引进京东健康等生命健康企业,加快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条完善。推进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二期工程建设,设立“产业孵化空间”“产业研究院”,承办好2022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深化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区建设,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民间金融街和海珠广场片区一体化发展,增强金融业“稳定器”作用。

       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历史文化街区注入创新体验零售新业态,打造东山口时尚潮流集聚地,培育“Young城Yeah市”夜间消费品牌。支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领域优质企业发展,推动矿泉商圈打造时尚原创示范区、数字供应链示范区。大力鼓励发展平台经济、网上零售,支持朴朴超市继续拓张服务网络、广州友谊商店升级“友谊网乐购”2.0系统,推动商超百货等传统业态数字化赋能转型。放大“数字+”产业优势,支持更多数字技术在越秀“首购首试”,推动更多企业纳入数字人民币试点等应用场景。积极引导文旅及相关企业加强产品联动,发展露营经济、近郊旅游、亲子主题游等新兴文旅消费模式。

       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加快建立10条产业链“总链长+链长+链主+链长办”的重点产业“链长制”工作推进体系,围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行业领域,构建“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的产业生态。大力扶持“链主”企业,鼓励“链主”企业牵头培育引入市场化服务机构、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进一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的供需对接渠道,“点对点、一对一”“一链一策、一企一策”帮助重点企业、链主企业等解决生产经营面临的堵点卡点痛点问题,着力打通物流运输。

       (三)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支撑,培育激发内生动力。

       持续优化提升创新能力和环境。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区域性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平台,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协同组建创新攻关中心,重点支持港澳地区健康医疗科技成果到越秀区转移转化。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力争新增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生物医药类、文化创意类国际人才会客厅,围绕10条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等加快制定引才计划。推进广东省高新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项目建设,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

       深入推进营商环境5.0改革。全面做好迎接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筹备,深入推进政务服务“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持续优化经常性涉企服务,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按期保质完成省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改革试点任务,加快筹建粤港澳大湾区信用服务产业(越秀)基地。加快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创新构建更多信用应用场景,高标准承办全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探索国资收益增长点,一事一策,逐项督导,确保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持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和做法。

       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好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区政策红利,做好联动对接工作,争取在产业联动、青年创新创业、教育交流等领域达成一批意向合作项目和事项。推动成立越秀港澳台侨青年之家、设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导师制度,争取新增1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市级示范基地。抓紧开展面向港澳人士的多元解纷工作,搭建越秀港澳法律专家库,加快引入港澳籍调解员和陪审员。深化三地教育交流合作,探索缔结穗深港澳四地姊妹校,组建1-2个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教育集团、新增缔结2-3对穗港澳姊妹学校(园)。

       (四)以提升城市品质为突破,建设宜居美丽越秀。

       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有序推进海珠广场、健康友好街区周边品质提升项目建设,攻坚东园文化广场、市第一人民医院等项目收尾工作,开展广湛铁路、地铁24号线等项目的前期征收工作,完成18个老旧小区“微改造”。持续开展5G网络、智慧灯杆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协调推进动物园北门公交站场地块、走马岗1号及85号地块等重点土地储备项目,力促动物园北门、文园等地块年内收储出让。

       全力打造绿色生态空间。持续强化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污染综合防治,推进“散乱污”场所动态清零。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多维度探索“碧道+”产业融合发展。严格从细落实河湖长制,加快推进排水单元达标、合流渠箱清污分流、配套公共管网等治水工程。纵深推进林长制,坚持适地适树原则,精细化开展名木古树保育养护,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优化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加大违法建设治理力度,加快环市中路大中型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推进星级分类投放点创建,深度培育容貌品质社区,巩固深化“厕所革命”,力争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检查评价A档。开展东山街、大塘街智慧社区建设,探索无物业小区管理新模式。健全在监在建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检查监管机制,强化辖区市政、绿化、水务设施巡查养护。高质高效完成5个交通拥堵点治理。

       (五)以坚持人民至上为宗旨,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加快建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综合试点数据库、示范点,力争通过国家终期评估。坚持“三项工程”羊城行动,组织“粤菜师傅”培训不少于300人次、南粤家政”培训不少于4000人次。密切关注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失业情况,深化“双到双零”、就业携行计划、公益性岗位等就业援助服务,大力开展“失业人员技能培训月”活动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项行动,全年帮助55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确保2022届广州越秀生源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年底前达90%以上、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就业。优化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功能,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拓展社区优质养老服务圈,力争完成全区111个颐康服务站[ 含35个市级示范点。]建设任务。推动171个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达国家示范标准。

       织密织牢民生安全网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继续推进老年人加强免疫接种。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督查行动,持续深化建筑施工、城镇燃气、危化品、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加大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底线,全力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攻坚验收战。组织落实区级储备粮拍卖清算和采购工作,保障储备粮安全。强化能源电力供应保障,落实电力需求响应实施工作,做好迎峰度夏、度冬工作,确保生产生活用电平稳有序。

       均衡提升文教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数字文化云平台,打造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力争创建国家一级图书馆。推动建立省广府文化(越秀)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快推进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保护利用二期、恤孤院路12号活化利用等项目,编制《广州市地名保护目录》(越秀卷)。强化基础教育制度保障,印发实施关于深化集团化办学、学区化办学和幼教联盟建设的三份实施意见及深化改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探索制订集团(含学区、联盟)内师资交流方案,推进广东省“名师课堂”实验区建设。

       全面推进健康越秀建设。补齐疾控体系短板,打造具备区域特点和专业特长的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平台。完成19家医疗卫生机构改造,扎实推进健康促进区和健康细胞创建,加强慢性病综合管理能力。加强社区医院特色专科、亚专长培育,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N种延伸服务。做优“一老一小”健康服务,大力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推进托育普惠进社区和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示范点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