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2-06-13

 ——2022年5月26日在广州市越秀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

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 杨卫国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在,由我报告越秀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我区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统筹规划管理,科学谋划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健全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抓重点、抓关键,努力实现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新突破。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制度保障。一是着力完善文物保护管理机制。结合越秀文物资源富集但管理机制滞后的区情实际,积极向上级申请加挂“广州市越秀区文物局”牌子,获批成立全市首批区级文物局并增加人员编制,健全文物行政管理机构、充实文物人员队伍力量。成立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组建专家委员,制定文物保护重要事项工作制度,完善修订文物保护监督员管理办法、不可移动文物安全巡查报告制度等,着力推动文物保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不断巩固文化市场执法力量。根据市委编委会议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加挂“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牌子,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适应发展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新体制。建立文物管理与执法快速联动工作机制,及时快速处置文物保护工作中发现的违法事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减少违法行为对文物的危害和影响,有效保障文物安全。三是逐步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印发《越秀区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暂行)》,组建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编制完成委员会章程和职责等,健全完善相应配套管理制度和规定,充分发挥专家力量与专业优势,助推科学合理决策。完善制定《越秀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补贴内控制度》等,逐步提升非遗保护传承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水平。

(二)筑牢文物安全底线,确保文物安全。一是全面建档纳管。全面摸清区辖内不可移动文物现状,核查涉及不可移动文物和建控范围内的在建及拟建项目情况,核准区级保护对象名录,建立一张表、一张图。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依法完成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和公布工作,逐一为全区文物安装文物说明牌和保护标志牌,并做好建档纳管工作。二是压实管理责任。组织业主单位自查,在越秀区政府网分两批公示越秀区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和安全管理人的通告,派发《越秀区文物保护宣传册》,督促落实文物保护责任、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三是加强文物日常巡查。组织全区文物保护监督员开展文物安全日常巡查,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由局领导亲自带队前往明园、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等开展专项巡查,逐一登记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实现对辖区内文物安全进行全覆盖动态管理。四是加大文物执法检查。积极开展文物行政执法巡查,立即叫停发现涉及文物安全的事件,督促各文物保护单位切实履行文物保护职责,加大文物安全执法处罚力度,警示、震慑文物违法违规行为。

(三)全面摸清非遗家底,推动非遗传承保护。一是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35个(其中入选国家级名录1个,入选省级名录9个,入选市级名录7个),代表性传承人共33位(其中入选省级传承人8位,市级传承人9位)。二是深入挖掘非遗资源。开展第三次全区非遗普查,目前18条街道所获非遗线索已整理并形成线索资料卷宗276条,为进一步发掘辖内非遗线索、保护传承非遗资源做好基础工作。三是稳妥推进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建设,结合广州市传统中轴线提升发展战略和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将中山四路骑楼打造成岭南非遗的重要展示窗口和广州展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鲜活典范。该项目目前已完成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一期展览设计方案编制,并获得广州市文物局批复同意展览方案,现已开始围蔽施工布展等工作,力争在6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街。

(四)组织专题学习培训,提高能力素质。会同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开展《新时代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专题培训,把干部能力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来抓,推动党员干部丰富知识储备,增强文化底蕴。召开文物保护监督员、不可移动文物安全巡查等集中培训,总结巡查情况及存在问题,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讲解文物巡查管理系统的使用,提升文物保护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二、工作亮点

(一)首创“广府庙会元宇宙”,引领文化发展新潮流。创新以“越秀文化云”为载体,首创“广府庙会元宇宙”,打造集文化、场景、消费为一体的活动新模式,并首次将元宇宙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广府庙会元宇宙”以北京路文化旅游区为核心搭建虚拟公共文化空间,线上线下共同营造节庆氛围,整合非遗、美食、商贸、展演等丰富体验,引领群众融合参与广府民俗文化活动,广府美食、手信、文创等均可一键到家,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同步开展线下线上节庆文化活动,共吸引了150万人次参与,引领民众体验幸福广府年,中央、省、市及海外媒体聚焦报道,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超1.2亿。

(二)压实基层主体责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对全区18个街道文化站进行实地检查,全市率先完成街道文化站100%挂牌。开展全区基层公共文化调研,在街道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新形势下,全市率先制定并由区委办、区府办联合印发《越秀区关于加强街道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实施意见》(越办〔2022〕05号),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力量只能增强,不能削弱,进一步推动我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策特色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生活。策划歌唱、舞蹈、弈棋、花毽表演、粤语讲古等文体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营造生动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而深化城市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彰显人民公园作为广州传统中轴线上重要节点所具有的独特历史文化特质,提升城市活力和人民幸福感。

(四)因地制宜活化文物,提升保护利用水平。充分用好文物资源,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道路,形成4种活化利用模式。一是采用“政府统筹+专题博物馆”的模式,将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建设成越秀区廉洁文化教育馆,实现文物建筑保护与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新尝试。二是采用“政府托管+企业运营”的模式,委托社会力量对东平大押等进行日常管理。运营方以艺术展览、专场导览和专题分享会等多元形式凸显东平大押历史内涵及建筑价值。东平大押活化利用项目获评“2020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三是采用“政府支持+社会力量”的模式,对逵园等私人物业积极引导业主引入展览、文创等业态,对文物进行活化利用。逵园艺术空间获评“广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充分彰显越秀文物活化利用影响力。四是采用“政企注资+一体运营”模式,即政府与国企共同注入资金,实现设计、修缮、布展、运营一体化发展,将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打造成“微型军事展馆”,使文物活化利用出新出彩。  

三、存在问题

(一)文物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紧缺。越秀区大部分区域位于地下文物埋藏区,有各级不可移动文物177处205个,省级以上文物数量居全市各区之首,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9处28个,占全市比例的57.6%。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建设、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东园文化广场建设、海珠广场片区品质提升、社区微改造、老旧电梯加装等重要项目、民生工程,对我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同时,文物保护专业性极强,文物保护工程行政审批和监管、文物安全管理、文物活化利用等工作对从业人员提出很高的专业素质要求。2020年以来完成30项文物工程行政审批,每一项文物工程审批需开展设计方案初审、现场踏勘、组织专家论证、指导修改完善方案、作出批复、工程中期检查、工程验收材料审核及专家论证等多项流程,需耗费大量时间及人力,我区目前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力量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业务工作需求。

(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量不足。我局目前共有在编在岗执法人员14名,其中20-30周岁1名,40-50周岁10名,50周岁以上3人,其中40-50周岁中有2人患有较为严重的疾病,无法从事繁重的工作任务,执法人员队伍趋于老龄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涵盖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文物、新闻出版、版权等七大行政领域,行政处罚事项多达330个,执法领域覆盖广泛。自2019年机构改革以后,原本由市、区两级共同承担的执法工作全部下放至区级,情节严重、跨区域等重大案件比例不断上升,仅2021年作出行政处罚就有33宗,超过以往两年总数。部分群众或法人单位文物保护意识薄弱,近年来在对文物本体、保护范围或建设控制地带内设施进行修缮或工程建设时对文物造成破坏,未批先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2020年以来,执法人员现场处置违法施工53宗,立案查处10宗,违法施工行为呈上升趋势。区辖内有中共三大旧址、农讲所纪念馆等30余处重要红色革命遗址,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若重要革命遗址文物本体及周边发生违法施工行为而未及时发现处理,易造成极其恶劣影响,给省、市、区工作带来被动。因此,文物执法难度加大,执法力量亟需配齐配强。

(三)公共文化空间尚待优化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普遍老旧,经费投入不足导致设施设备更新缓慢。如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区博物馆三馆自落成以来,均未进行大型修缮,设备已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无法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场馆运营提出的新期待。上级部门仍需进一步加大对老城区公共文化设施更新和公共文化空间提升的关注度和扶持力度。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着力强化体制机制保障。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办法、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等,不断规范执法程序、理顺执法机制、巩固执法力量。编制修订越秀区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相应议事规则,健全文物保护工作机制。

(二)有效巩固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加强日常巡查力度,摸清不可移动文物现状,进一步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加快推进文德楼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的公布及青云书院文物本体、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调整等工作。大力做好中国民主同盟会南方总支部机关旧址等不可移动文物的挂牌保护工作,全方位、多举措强化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管理。

(三)持续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加快推进许卓故居红色展陈布展工作,大力推动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二期工程、优化完善二期项目的布展方案,推进文德楼外立面修缮及周边环境提升等重点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项目。按照张汉青老领导的关心关怀和指导,着力推动南粤先贤馆发展、争创“五羊五仙传说”保护传承单位。开展红色广州云上见项目,建设越秀数字博物馆,打造“红色之旅”精品路线,擦亮越秀红色文化品牌。

(四)大力建设广府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广东省广府文化(越秀)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做好2022年度建设成果验收准备工作,争取省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积极筹办第七届广东省非遗创意设计大赛,持续开展非遗普查和申报工作,提高非遗保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水平。

(五)稳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强化基层文化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做到专职专责,保障队伍的稳定性,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配合“越秀区创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终期验收工作,做好“文体服务保障”领域标准化创建工作,出台广州市地方标准《民间文艺团队孵化基地建设和服务规范》,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创建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