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越秀区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1-08-30

——2021年8月27日在广州市越秀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八次会议上

越秀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刘震海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报告越秀区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1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聚焦“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认真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积极应对“德尔塔”变异毒株冲击,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顺利实施。

(一)疫情防控精准有效,经济高质量发展韧性彰显。

有效阻击新一轮疫情。完善“一办十二组”指挥运行机制,创新“3+N”封闭封控管理机制,全区未发生社区传播疫情。高效有序完成全员4轮核酸大筛查,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大力推进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工作,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23万剂次、完成比例超100%。出台我区“双统筹38条”工作方案,切实为企纾困解难。

经济基本盘企稳回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1.33亿元、同比增长10.8%(以下简称增长),两年平均增长5.7%,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94亿元、增长12.6%,实现税收收入264.78亿元、增长7.8%。6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8.8%,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52.4%。消费领域挖潜增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7%、商品销售总额增长30.8%。

(二)发展质效持续提升,产业平台建设有力推进。

新动能活力持续迸发。花果山、北京路步行街等区域5G应用示范、5G+4K/8K展示体验中心等应用示范项目相继落地。朴朴科技上半年零售额增长超30倍,限上批发零售业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72.1%。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广东铁路、英皇娱乐湾区总部等141个行业头部企业顺利落户。涉企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上半年新增商事主体增长204.63%、增速全市第一。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05.3%,区内企事业单位获9项中国专利优秀奖。

产业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一期工作顺利完成,成功获批“全国示范步行街”,二期南拓工作有序推进,天字码头完成复古改造。花果山小镇二期23个项目顺利推进,连续3年顺利协办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海珠广场文化金融商务区新落户澳门大丰银行、中英人寿等13家金融类机构。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建设迈入新阶段,引入广州市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服务中心和国家超算中心广州越秀分中心并启动运营。

(三)创新驱动加快成长,改革开放步伐纵深迈进。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探索创新财税保障机制,在异地安置、容积率补偿等政策基础上,成功争取上级调整土地出让收入返还政策。国资国企改革提速加力,加快推进国资公司、北秀公司和城建公司合并运营,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工作完成率达100%,盘活闲置物业173处、面积近2万平方米。率先在全省以地方政府名义出台《越秀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办法》,实现145项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有标可依、标准齐全”。政府透明度位列全国第八、较上年度上升1个名次。

营商环境改革迭代推进。聚焦数字政府、工程审批、信用监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5大方面18个项目共116条改革举措,率先全省通过直接调用省、市电子证照库实现“免证办”,率先全省上线“云勘查”服务,创新“企业照单拍摄+专人在线审批”监管模式,行政许可审批耗时由5至8个工作日压减至最快1个工作日;实施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2.0改革,实行施工图审查告知承诺制,施工许可证办理时限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获批广东省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试点,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20年度考核中排名第一。公共服务满意度连续六年全省第一,区政务服务中心获评全省政务服务标杆大厅。

(四)城区品质更高更优,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美丽越秀提速建设。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4.5%,PM2.5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还绿于民”“还景于民”持续推进,广州花园综合服务区全面开工。开展沿江路、东风路等6条市管重要道路及周边区域人居环境提升, 完成人民公园4.46万平方米品质提升,新河浦碧道2.2公里全线开放,新建5个口袋公园。加强水环境管治,三级河长巡河率居全市前列,非汛期东濠涌水质达到III类以上水平,64个“散乱污”场所整治完成率100%,排水单元创建面积完成72.71%。严格危险废物监管,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专项检查。

城市更新加速推进。高效推进城市空间规划编制,《精品珠江文化长廊(越秀区段)总体设计与设计咨询》《广州站及周边地块一体化设计前期研究》通过终期成果专家评审。城中村全面改造有序推进,5条城中村全部完成基础数据摸查和策划方案编制,西坑、登峰选定前期策划主体,市政府明确跨区异地平衡地块。环市东片区改造加快推进,全市首宗混合改造南洋电器厂项目正进行厂房物业拆卸,环市东启动区项目完成基础数据复核。重点项目加快征拆,云泉路163号地块挂牌出让,东园文化广场等完成征收,海月东安置房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8个站点已进场施工。

城区管治进一步完善。深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实现垃圾分类全链条管控。开展“奋战三百天、全力保畅安”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查处“五类车”5.9万辆、黑榜运输企业15家。依法拆违超20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年度拆违任务的70%,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二。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上半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 ,2020年度市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消防工作考评排名全市第二。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安保任务。

    (五)公共服务提质扩面,社会民生事业保障有力。

社会民生保障持续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举办线上线下就业招聘会73场,提供就业岗位38925个,依托“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等平台,帮助3635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完成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导区一期工程建设。深化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设,18条街道颐康中心实现全覆盖,提前全面完成2600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任务。牢牢兜住社会保障底线,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从每人每月1080元提高至1120元。落实疫情防控期间“三不断”保障,足额发放各项补贴7267万元。

文化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公共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举办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1009场次,邀请74万人次老年人、低收入人员、来穗务工人员人免费观看。全区18个街道文化站均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旧南海县社区、广府文化会馆成为广州首批“最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旅游景区实现品质、效益双提升,国家A级景区数量上升至15家、位列全市第一。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加速创建,新河浦、农讲所、东园文化广场改造提升后全新亮相,“一径、一馆”串联中共三大纪念馆、简园、柏庐、春园等重要节点。

教育、卫生事业提标扩面。优化形成“669”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格局,进一步优化小升初电脑派位分组,中学每组在原有7所不变的基础上另增5所,基本实现“学生选择更加多样化,学校办学更加多元化,区域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化”。全面开展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成功申报26所区信息化教学实验校,“一核两翼”智慧教育成果立项为2021年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重点项目。投资近8000万元开展校园改造项目,中小学校“厕所革命”改造完成率达96.66%。公共卫生领域补短板项目有序推进,矿泉街社卫中心开工建设。开展中医“治未病”3年服务示范单位建设,推进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着力形成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全省率先开发“新生儿线上多证联办”小程序,实现“出生医学证明申领”“新生儿入户登记”“新生儿医保参保登记”等事项线上多证联办。

回顾上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隐忧,主要表现在:经济恢复仍不稳固,提振市场消费信心尚需时日;区级财政收支缺口逐年扩大;重点领域改革任务依然艰巨;民生保障服务水平仍需提升。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下半年的工作中采取有效对策,切实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要求及对策措施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十四五”和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一)立足新发展阶段,以产业提质升级壮大经济发展根基。

加快重大产业平台建设。优化花果山小镇二期发展规划,一体化推进周边城市更新与环境品质提升,围绕超高清业态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做强做优超高清视频产业生态全链条。推进北京路步行街“南拓西联东进”二期项目,完成高第街主街、许地(一街一地)改造提升,推动北京路南段、府学西街步行化管理,打响“全球活力、千年城脉、广府商街”品牌。加快海珠广场品质提升二期工程,推动海珠广场文化金融商务区与广州民间金融街一体化发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载体改造,完善医养康养结合高端配套,推动成果就地转化。加大与鹏城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实验室(深圳)等重点科研机构对接,承接一批生命健康领域及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的科技成果来越秀区转移转化。深化广东综合能源价值创新产业园建设,实施新一代电力物联网装备和技术研发,支持南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科创板。结合电信运营企业5G应用着力点,探索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领域合作打造5G示范应用,提升5G产业集聚效应。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引领多领域改革攻坚。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五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撬动223家科研机构创新策源功能,提升优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高端“双创”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孵化器和园区打造成为国家级孵化器、省级认定加速器。深入实施“广聚英才”计划,用好“越秀金卡”星级服务,培育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

狠抓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企业薪酬激励机制,加快僵尸企业出清和劣质资产盘活处置,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全面提升国企市场竞争力。推进金融领域创新,加快深化数字普惠金融监管试验区、公益金融试验区创建,推动建设地方金融“五链协同”监管与服务体系,筹建粤港澳大湾区影响力投资基金。高标准建设越秀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做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复核验收筹备,争取建设省商标品牌国际化试点项目,探索电商平台经济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强化虚假登记监测防范,进一步放宽经营场所准入条件。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化与港澳在各领域的合作,力争与港澳在规则衔接、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优化“一码通免证办”“执业现场云勘查”“跨域通办”等智慧政务手段,完成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示范区项目,擦亮全省区县级政务服务标杆大厅品牌。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迭代实施营商环境4.0及更高版本改革,推进5大类18项年度改革任务加速落地,打造大湾区营商环境标杆城区。深化省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专项改革试点,重点在家政服务、教育医疗、金融信贷、医疗卫生等领域打造信用应用场景。

(三)以拓需求扩投资为支撑,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活力区。紧抓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机遇,全面释放消费新活力。以东山印象、北京路、海珠广场等为重点打造高品质文商旅融合发展新地标,以沿江路、惠福路等为重点积极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实施文化旅游提标提质行动,充分发掘好中共三大会址、农民运动讲习所等31处红色资源,谋划“最广府”世界级经典文旅线路,联动举办“红游越秀”等主题活动,引领红色消费新风尚。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项目财税效益前期研判,锚定税收贡献大、市场发展空间大的的优质项目招大引强。加快重点项目投资建设,紧盯用地规划报批、施工许可办理等关键环节,协调解决好资金、征拆等重点问题,加强政府债券申报和支出管理,确保60个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8.91亿元。拓宽项目资金保障渠道,按照“急需、成熟、聚焦、集中”的原则,积极争取更多国家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企业债等资金支持。

促进外资外贸稳增提质。用好全国首个RCEP跨境电商专项政策,推动市场采购与专业批发市场和贸易平台深度融合,完善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专业市场服务政策,扩大试点范围和规模,培育一批转型升级示范性批发市场。培育跨境电商细分行业龙头,加快构建符合中心城区的跨境电商网购保税+实体新零售发展模式,打造跨境电商进口的越秀模式和广州经验。

(四)以全域城市更新管理为抓手,筑牢高质量发展绿色屏障。

全力打造干净整洁绿色城区。统筹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准备工作,强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实现“散乱污”场所“动态清零”,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相关场所医疗废物和医疗垃圾管理检查。力争完成市下达的75%排水单元达标创建比例,推动25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项目完工开闸,实现污涝同治、“长制久清”。开展重要道路广告招牌和重点区域“第五立面”专项整治。推动二沙岛环岛训练中心南段碧道建设,高标准改造东濠涌、沿江东路沿线绿化。

纵深推进全域城市有机更新。加快环市东商圈片区混合改造东启动区工作进度,倒排工期推进南洋电器厂混合改造征拆,适时开展五羊新城片区改造意愿表决和地块控规调整,力争西坑、登峰、瑶台3条城中村年内启动动迁工作。加快推进中共三大片区品质提升和东园文化广场建设及红色遗址周边品质提升,继续推动轨道交通相关征借地工作,攻坚大小马站征拆收尾工作,谋划新一轮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升级智慧城市运行综合指挥平台,打造协同高效城市治理体系。

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深化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建设,力争打造更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品牌。推进电梯安全监管创新示范区建设,创建三眼井电梯智慧治理示范社区。以旧南海县社区为试点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推进洪桥街洪庆坊等38个社区完成和谐社区创建和评估验收,推动街道、社区完成15分钟生活服务圈评估验收,规范转制社区经营管理。落实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创建安全宣传“五进”试点社区。加强社会面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党政机关等重点部位和地铁、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的整体动态巡控,加强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持续开展“全民反诈”“全警反诈”工作,防止电信诈骗警情案件反弹。

(五)以增进社会民生福祉为目标,谱写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做细做精民生保障。强化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就业兜底帮扶和技能提升,争取建成我区首个市级“南粤家政”培训示范基地。完善主动救助机制,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加强困境儿童关爱帮扶,提升社会救助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深化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完善街道颐康中心硬件建设和服务供给,重点推进广州港等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

做优做亮文化强区。推进中共两广军委区委旧址活化利用项目、红色广州云上见项目,加强与中小学及机关单位开展共建活动,持续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建设。组织全民健身日、广州马拉松越秀区赛段等重要活动,把100场群众性足球比赛工作任务落实打造成群体品牌赛事。完成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星之光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

做深做全教育改革。深化学区化集团化建设,全学段、全方位促进紧密共建;遴选培育1-2个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打造集团化办学的“越秀样板”。继续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办学体制改革,扩大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学位供给。推进“五育并举”素养提升等12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工程,持续开展党史进校园系列活动,擦亮越秀区青少年红色立体研学活动品牌。

做大做实健康越秀。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各项工作,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及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以区疾控中心被列为全国首批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试点单位为重要抓手,推进全民健康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探索“初老服务老老”模式及“两床合一”试点工作,筹建珠光街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推进中医治未病、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治疗工作,加强我区5个市中医“治未病”服务示范单位建设。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