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越秀区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6-11-07

——2016年9月2日在广州市越秀区第十五届
人大常委会第六十五次会议上

越秀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刘震海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报告越秀区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6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区积极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围绕打造“中央文化商务区、创新发展先行区、品质城市示范区”的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突出创新引领,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克服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挑战,全力抓好各项事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各项指标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上半年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经济运行和结构调整总体平稳
      经济总量与效益稳中有升。上半年,我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多措并举迎接挑战,推动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07.77亿元,增长7.5%,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86.81亿元,增长7.7%,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49:98.51。内需平稳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8.6%,高于GDP增速;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899.58亿元,增长8.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06亿元,增长2.0%。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实现税收收入184.80亿元,增长13.3%。
      产业结构调整逐步优化。现代服务业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四大主导产业稳步增长,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提高。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长值986.71亿元,增长8.5%,占全区GDP比重首次突破70%。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896.97亿元,增长7.0%,占GDP比重达63.72%,拉动经济增长4.31个百分点。新引进移动互联网、3D打印等新业态企业57家,增长近1.5倍。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2.67亿元,拉动GDP增长1.6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59.74亿元,增长17%,高于全区增速15个百分点。
      总部楼宇经济稳定发展。总部经济继续发挥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上半年,区认定362家总部型企业实现增加值672.07亿元,增长6.7%,占全区GDP比重达47.74%,拉动GDP增长2.91个百分点。稳步推进楼宇经济发展,上半年,重点商务楼宇新入驻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367家,实现区库税收收入9.51亿元。落实总部经济扶持政策,为2015年度符合条件的50家总部企业提供58个中小学优质学位,组织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市总部企业奖励专项资金。
      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优化“双创”环境,打造“双创”平台,进一步释放城区创造活力。上半年,成功引进周成虎院士作为带头人,联合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广州地理所共建广东省地理科技与文化创新创意产业园。黄花岗科技园新增瑞安大厦和大新银行大楼两个园区,园区总数达到33个;园区实现营业收入达287.14亿元、税收达8.86亿元,分别增长8.0%和8.1%。新增上市企业10家,新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57家。全区目前共有孵化器9个、众创空间7家,其中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广州创业大街[  “广州创业大街”是指:以黄花岗科技园创意大道为载体,建设广州创业路演中心、广州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越秀分中心,聚集全国各地风投基金,搭建高端创业要素集聚平台和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完善的创业生态系统,完善创业导师、工商秘书、在家创业等“一站式”服务,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建成以创意大道为核心、各分园区为承载的“广州创业大街”模式。]”已入驻5个创新创业平台,其中科创咖啡[  科创咖啡:位于创意大道内的我区众创空间之一,是“广州创业大街”入驻的平台之一。]自3月份开业以来,举办活动近60场,设立11支基金资金总量近18亿元,推动6个创新项目融资逾2亿元。
      市场活力与吸引力提升。上半年,成功引入世界500强下属中航毅泰融资租赁公司、环球医疗融资租赁公司、广州市建投公共设施投资发展公司、红黄蓝教育集团华南区总部等一批重点企业。目前正对接引进北京华农财产保险、兰州华邦控股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家工商总局商标注册派出机构等平台落户。全区登记管理的重点招商项目成功落户99家,实收资本合计79.34亿元。全区新增注册资金1000万以上企业526家,增长11.4%,3/4为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高端业态。与广州广播电视台合作打造花果山VR互联网影视基地达成初步意向,联合粤科金融集团组建募集规模超百亿元的广东省新媒体产业基金,支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城区政务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深入推动“集成服务”改革工作,全面推行“一窗式”服务,窗口数量和工作人员数量分别精简了41%和55%。“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面推行,办照时间缩减60%。
      (二)功能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功能区建设有序推进。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建设进展顺利,北京路文化旅游区正式挂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完成“广东省岭南历史文化旅游知名品牌示范区”的申报创建答辩。北京路商圈广告招牌整改提升工作取得成效。北京路老字号一条街二期改造与西湖路绿化广场项目逐步推进。庐江书院通过市竣工验收,与药洲遗址、南方剧院的“三位一体”改造正同步推进。广州民间金融街新引进民生金服、恒大商业保理等行业龙头企业,集聚了17家互联网小贷公司和27家类金融机构,园区内入驻机构达到230家。上半年提供融资770.38亿元,增长11.7%;贡献税收2.97亿元,增长约14.2%。建成境内外优质企业设立小贷试点区、全国“互联网+小贷”先行试验区、市互联网金融创新示范区和市内资商业保理试点区,推动新常态下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全国民间金融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创建工作即将验收。广州健康医疗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新引进北京远程视界、全景医疗影像、普康基因等8家健康医疗龙头企业及广州壹加壹美容医院等高端民营医疗机构入驻,省药品交易中心上半年完成交易金额逾432亿元。
      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每月召开项目专题研究协调会,全力推进全区10个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开展。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1.9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27.76%,投资完成率比去年同期提高约13个百分点,其中80%的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或竣工阶段。丽丰中心项目已接近交付使用。南粤先贤馆一期主体场馆陈列布展项目完成总体工作量的60%。华南科技创新大厦完成大楼土建结构封顶。创新创业金融街项目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广州越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通过核名登记,即将进行工商登记并开业经营,同步开展人才公寓建设的公开招标准备工作。大小马站书院群保护项目一期工程已启动第一、第二阶段房屋征收工作。海月东安置房项目已完成拆迁签约90%,完成房屋拆卸60%,并同步完善初步设计方案。解放中路东侧安置房项目立项阶段各项工作基本完成,正在完善初步设计方案、推进“三通一平”工程等工作。东园绿化广场项目正在进行项目立项等各项工作。光塔民族文化风情街已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同步开展设计招标等。恒基中心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正在推进施工建设。广州越秀展览中心已完成规划技术审查、批前公示等程序,并进行消防和防雷专业报建。
      (三)城市建设与管理精细有序
      基础设施与绿化建设继续加强。上半年,我区维修改造路面(含社区)43827平方米、排水管道786863米、排水井516座,完成沙涌南片区排水改造等5项大工程。完成沿江东路、沿江西路和北京路等42项共约1万平方米的绿化改造,新增北京路步行区、城隍庙广场等21处共2000平方米日常时花种植、立体花坛及人行道护栏挂花。在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域增设了17套交通电子监控设施。制定了《越秀区社区微改造工作方案》,18个街道的社区微改造已完成项目立项工作,其中11个街道的社区微改造已纳入广州市城市更新计划,已实施的仰忠社区微改造推进顺利,已完成厂后街、麦栏街通信合建管道及布放光纤工作,启动厂后街居民楼公共供电设施升级改造工作。
      市容管理和环保水平继续提高。上半年,紧扣精细化、品质化、常态化标准和要求,纵深推进“干净整洁”城市环境建设。城区环卫保洁时间普遍延长2小时,全区快速路和主、次干道100%实施机械化清扫,人行道冲洗力度和频次加大。清理“六乱”29862宗,拆除违建5551平方米。推动管道燃气向矿泉街瑶台、王圣堂以及登峰街清水塘等城中村红线内区域覆盖,推进德政路、文明路、惠福路餐饮业“瓶改管”试点。垃圾分类成效明显,餐厨垃圾占垃圾总量比率约为9.36%,废玻璃和废木材占垃圾总量比率约为1.74%。代表广州市向国家环保部介绍餐饮业油烟治理经验,启动第四批餐饮业环保综合监管规范区和第二期医疗机构环保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工作。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5%,PM2.5、PM10等浓度分别下降3%、2%。
      公共安全管理成效明显。围绕打造“平安有序”越秀的目标,以日常预防和专项打击相结合,有效控制各类警情,上半年抢劫、抢夺警情分别同比下降25%、8.5%。强化外国人和出租屋管理,推进“居住证电子门禁+视频”建设,“人屋”登记纳管率达到90%。登峰外国人综合管理模式、矿泉涉外商贸市场管理模式、华乐外国驻穗领馆一体化防控模式被纳入“1+6”外国人管理工作经验在全市大力推广。加强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新建122个村居微型消防站,责令整改出租屋消防隐患3.87万处;推进4条街道的安全社区建设;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打造“阳光厨房”、“明厨亮灶”工程;食品药品真假鉴别与宣教基地举办活动51场次,开展快筛快检2000余批次,组织参观培训3000余人次,得到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调研组和省市肯定。
      (四)民生事业与社会建设加快发展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上半年共举办24场次就业专场招聘会,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1554人,组织创业指导、创业培训805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1764人,帮扶14415名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4.41%、51.48%。向全区3683户低保困难家庭分别发放低保金2096万元、各类补贴668.42万元。解决了420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新增的198户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52%、57%。首次实行来穗人员积分制入住公租房政策,28户来穗人员家庭成功通过申请。发放长者长寿保健金4867万元,办理老年人社保卡8560张。为我区5万多名80周岁以上户籍长者统一购买“银龄安康”老年人意外保障险。
      公共文体服务扎实推进。顺利完成“中心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工程”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任务。顺利组织第六届广府庙会活动,吸引游客超过500万人次。探索“互联网+”街道智慧图书馆建设新模式,建成梅花村分馆、黄花岗分馆两家街道智慧图书馆示范点,街道图书馆分馆数量已达到12个。推进城区青少年广府文化传承,开展“广府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全省首本广府文化区本教材《广府文化读本》正式进入全区中小学课堂。深入开展体育惠民活动,开展53场群众性足球比赛,区属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提供免费服务30万人次。启动2个社区小型足球场建设工作;完成拟新建或维修的279处体育设施定点和设计工作。
      教育均衡优质化发展。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立体学区试点建设,由三中等16所区属中小学组成纵向立体学区;区内教育集团成员进一步扩充,育才教育集团新增2所中学,培正教育集团新增3所中小学;组建东方红幼儿教育联盟,实现幼教优质资源共享。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位比例达92.58%,每条街道至少拥有两所以上优质学校,优质教育普惠目标基本达到。义务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上半年审核接收1656名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入读我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云平台两大教育信息化特色应用项目顺利推进,东风东路小学、东山培正小学顺利通过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应用试点学校验收。2016年全区中考成绩大幅度领先全市继续排名第一,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卫生计生事业不断优化。持续扩大医改成效,深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积极探索医养融合模式,在全区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批准设置医疗机构20家,其中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3家。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国内大数据龙头企业合作试点开展“互联网+”共创试验。中医药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正骨医院中医正骨科和区中医院脑病科被确定为市“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及时有效控制登革热等传染病。优化计划生育服务,为86276人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共7707万元,为1959人发放计生特殊家庭扶助金共1111万元。上半年全区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1.08‰。
      社会治理创新继续深化。以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为抓手,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全面推进居民自治创新,推广和普及搭建议事平台和议事会。开展街道与居委会、职能部门与居委会双向考核试点工作,实施社区减负。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完成7个街道网格化(应急)指挥中心优化升级以及市、区网格化系统对接工作,全面启动了网格化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开发普及网格化巡查系统APP,基本构建起区街两级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加快推进幸福社区和来穗人员融合社区建设,全区62.6%的社区已完成幸福社区创建,其中打造了大东街启明社区等19个幸福社区示范点。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不断加强,上半年新增评估社会组织7个,全区累计已有39个。
      回顾上半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好的态势,但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存量用地二次开发难度仍然较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存在不少短板;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人口老龄化、“全面两孩”、常住人口市民化等政策对公共服务需求带来更大压力。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下半年的工作中采取有效对策,切实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要求及对策措施
      下半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广州建设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战略部署,围绕建设“中央文化商务区、创新发展先行区、品质城市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树立精致建设、精明增长、精细管理、精美品质的工作导向,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到供给侧,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革新,增加优质载体和优质服务的供应,改善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突出广府文化特色,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着重围绕补齐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存在的短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高端要素集聚能力,不断提升城区环境和生活品质。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集聚高端要素,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按照“一核三带四区”产业空间布局,聚焦产业高端要素,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功能区和载体建设,强化引资引技引智,推动产业高端高质高新发展。对标《广州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促进文化产业大融合,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文化市场主体竞争力,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精品意识打造珠江越秀段滨江长廊,编制“一江两岸三带”建设方案,加快推进31项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广州民间金融街扩容提质,以打造创新创业金融街为契机,争创创新金融先行示范区。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城商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消费金融等特色金融,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提升区域金融发展能级。加快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建设,根据《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做好我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探索构筑现代功能需求与传统风貌延续双赢的旧城改造模式,试点发展民宿旅游。推动文化与商贸、科技、金融等融合发展,提升北京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国际化水平,申报和创建“广东省岭南历史文化旅游知名品牌示范区”,抓住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及周边环境整治契机,对5处海上丝绸之路遗迹、书院文化、近代史迹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标志化、景观化建设提升。继续推进黄花岗科技园扩容体质,加快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等园区建设,全面完成年度新增5个园区的目标。加快推动广州健康医疗中心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落实影像中心、远程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项目。依托流花商圈中国服装品牌孵化地和国内外知名品牌交流地的优势,争取国家商标注册华南中心落户流花展馆,吸引商标注册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以招商小分队的形式开展靶向招商,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活动,大力引进四大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慧医疗等新兴业态企业。实施楼宇品质提升工程,高标准加大高品质发展载体的供应,吸引一批重点企业、优质企业和总部企业落户。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创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健康咨询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专业市场等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
      (二)加强体制机制革新,优化营商制度环境
      坚持从供给侧入手,加强体制机制革新,协同推进结构性改革各项工作。抓住广州市全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契机,全面梳理市、区两级政府事权关系,积极向上反映,促进财权事权统一。深化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专职机构,负责对全区重点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进行统一的全程跟踪与服务。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式,依托民间金融街等资源优势,拓宽民间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充分挖掘社会资金对项目建设的潜力。坚持把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优化为企业服务结合起来,完善优化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优化“一窗式”行政审批服务,有序推行全流程网上办理,加快推动电子证照管理系统应用,节省企业办事时间成本,进一步促进企业投资和生活服务便利化。充分发挥区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和招商服务工作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全区统筹招商和园区专业招商的联动作用,进一步改善企业投资服务与管理,注重项目引进的事前政策引导、事后监管约束和过程服务。用好越秀丰富优质的教育和医疗等资源,更好满足企业以及高层次人才教育、医疗等需求,发挥引商稳商留商作用。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创新创业发展
      以结构性调整为目标,加快中心城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计划,力争全面完成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的目标。推进中科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力促国家级实验室增至5家。把握广州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以建设广东“双创基地”为目标,对标全国领先的中关村科技园,推动黄花岗科技园扩容提质,支持已有孵化器、众创空间做大做强,推动羊晚同创汇腾讯创业基地、289艺术中心申报国家级孵化器,争取新增一批市级众创空间。加快建设广州创业路演中心、科创咖啡众创空间、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越秀分中心,发挥市创业导师联盟作用,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融资体系,争取年内新增上市科技企业15家,在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200家,加快推进兴业银行、工商银行、江西银行等建立科技银行。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建设,加快知识产权服务大厦选址。做好市、区创新产业人才推报、评选,加快集聚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人才保障。
      (四)提升城区品质,打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
      紧紧围绕“品质城市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治脏、治乱、治违和提升城市景观、街巷环境、基础设施等工作,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区吸引力。把推进社区微改造、示范路和示范内街巷创建、沿江路商务景观带、全区视觉形象提升工程以及重点地区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力争早日见成效。加快市政设施和绿化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配合做好省委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水浸街改造项目、人行天桥及桥梁大中修工程以及道路大中修工程等项目建设,通过立面清洁整饰、天面修整、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等4种方式开展我区建筑立面及天台绿化试点工作,对解放路等4条道路以及吉祥路等4个绿地进行升级改造,加快推进东濠涌流域浅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东山湖公园锦鲤湖水质修复及景观改造工程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工作质量,推广垃圾就近分类分流处理,完成垃圾处理站及设备新建工作。强化大气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餐饮业环保综合监管水平和落实扬尘污染防治精细化监管。突出“六位一体”立体化治安巡逻防控和社区防范“四种防范模式”等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压减各类警情,加大对突出治安问题和消防隐患的整治力度。加强来穗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推广流动人口自助申报系统,确保今年全区出租屋登记达到95%、来穗流动人员登记率达到90%以上。完成“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任务,擦亮“区食品药品真假鉴别与宣教基地”惠民品牌,完成“越秀区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中心”建设,逐步建成立体化全覆盖的“3121[  “3121”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是指:3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1个食品药品快检基地、21个食品药品送检点。]”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
      (五)坚持共建共享,加强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供给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群众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继续抓好就业创业促进工作,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居家残疾人灵活就业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困难群众托底救助机制,推动慈善救助工作稳中有升。完成年度保障性住房任务。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区福利院四期工程和越秀区长者援助互助中心建设,试点社区老人“大配餐”工作,在有条件的街道建立长者配餐中心。全面推进公共文体服务建设,加快越秀区少儿图书馆等重点项目建设,举办好“2016年越秀区幸福社区文化艺术节”、“二沙岛户外音乐季”等系列惠民文化活动。加快完成年度体育设施建设任务,继续实施体育惠民活动。深入推动立体学区建设,实施扬峰填谷策略,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继续推进高中走班制、导师制和选课制实验,促进教育模式和课程改革。继续深化医改,逐步完善医疗联合体建设,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扩大家庭医生式服务覆盖面。加快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力争今年全面完成区域健康信息综合平台建设。积极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加强产、儿科能力建设,努力寻找房源解决区儿童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推进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示范区创建,加快建设全区来穗人员综合服务中心,做好来穗人员积分入户、优秀异地务工人员评选工作。深化社区治理创新实践,推广社区与职能部门双向考核工作。推进网格化系统二期建设工作,完成剩余11个街道网格化(应急)指挥中心优化升级。全面完成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的各项工作。
      报告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