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充分发挥我区各行业商会的组织优势、促进我区内需提质计划实施的专题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10-17

(2022年9月29日广州市越秀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根据《越秀区人大常委会2022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于今年5月至8月开展了“充分发挥我区各行业商会的组织优势,促进我区内需提质计划实施”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专题调研基本情况

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行业商会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部分,是实现政府与企业、行业、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依托,具有扎根行业、服务企业、辅助政府、凝聚合力的独特优势。发挥好行业商会的组织优势对当前推动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2021年10月,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新一届政府今后五年工作任务,其中提出要“实施内需提质三项计划”,主要包括:实施商圈升级计划;实施消费培植计划;实施投资优化计划。为助力内需提质计划实施,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永青任组长,财经工委具体承办,围绕“充分发挥我区各行业商会的组织优势,促进我区内需提质计划实施”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以越秀区辖内各类行业商会(含协会,下同)为重点,通过资料分析、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先后组织政府相关行业管理部门、部分街道商会和行业商会代表召开了5场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近百条,详细了解我区行业商会发展情况,认真分析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形成调研报告。

二、越秀区民营经济和行业商会的基本情况

作为“千年商都”的中心,越秀区有着悠久的商业传统,为民营经济培育发展积蓄了深厚沃土。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区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越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逐步形成的各类行业商会有序推动了相关行业领域的规范发展。

(一)越秀区民营经济主要指标

2021年,我区民营企业共6万家,比2020年增加0.15万家,占全区企业数量的92.18%,较2020年(92.10%)提高0.08个百分点;从业人数53.45万人,占全区企业从业人数的61.63%,较2020年(60.19%)提高1.44个百分点。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76.81亿元、增长7.1%,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占全区GDP比重为15.89%,较2020年(15.12%)提高0.77个百分点。2022年上半年,我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66.76亿元,占全区GDP比重15.28%。

(二)越秀区行业商会发展情况

截至2022年6月底,注册地在越秀区的行业商会共计61家,其中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注册管理的52家,在越秀区民政局登记注册且目前正常开展活动的9家,共有会员(单位)894个,行业分布在第三产业较为集中。区工商联团体会员包括省、市、区三级各类行业商会共34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18家、区级13家),行业涉及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民生领域;此外,还协同相关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联系指导18家街道商会和5家综合性商会。我区各行业商会以商会章程为核心,已逐步建立完善独立自主、权责明确的内部治理机制,积极吸纳在本地区有代表性的企业入会,不断完善行业商会法人治理,建立行业规范,增强行业自律,提升行业商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越秀区促进行业商会发展和行业商会发挥作用情况

一直以来,越秀区委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注重加强与行业商会的政治引领、联系指导和团结服务,充分发挥其组织优势和引领作用,积极推动行业商会参与和促进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各行业商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履行社会责任,在服务市场主体和企业发展、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促进行业自律、与政府沟通联系、维护企业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服务发展高度

一是打造党建“红色引擎”。以党建引领打造“10号直通车”、“越秀民营企业大讲堂”等服务品牌,联合市非公党委率先启动广州市首条产业党建链——“红链计划”,成立商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推进商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多管齐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经济政策和我区中心工作,推动政策直通、服务直达,提振企业信心和发展活力,确保商会会员、非公经济人士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德,促使企业发展与我区发展“同频共振”。

二是积极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在全市率先设立“政企会客厅”,开展政企交流活动,联合行业协会为企业办实事,积极搭建政企沟通渠道,开展各类政策宣贯、培训交流、专题调研等活动,协调解决企业(项目)减租免税、融资对接等诉求,提高政府与行业商会、民营企业家之间的良性互动效率。

三是推动参与政治生活。积极推荐优秀商会代表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支持鼓励他们发挥专业优势和影响力,撰写议案建议和提案,积极参政议政。同时,指导行业商会加强对年轻企业家的培养,做好人才储备,推动行业商会健康发展。

四是促进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发动行业商会参与抗疫、赈灾、乡村振兴等社会公益事业,组织开展“‘众志成城,攻克疫情’捐款捐物资行动”“越秀区公安分局民警因公伤残、重大疾病及家庭特别困难救助”“6.30精准扶贫活动”等活动。打造北京路“商圈店长”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推动社会责任成为行业发展源动力,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产业优势,整合资源要素,提升助力发展广度

一是综合施策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与产促会等专业中介机构搭建招商联络渠道,对有意向拓展落地项目的企业,联合商协会上门走访交流;成立区街联动的18支楼宇企业服务队伍,建立“一楼一员”的招商联络机制,开展一对一跟进服务;借助区楼宇经济协会整合辖内闲置物业信息,盘活会员闲置物业,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载体支撑和商务资源共享。近年,依托社会化力量获取招商线索信息近100条,促进时代传媒、湖南草莓V视、雷曼光电等优质项目落地越秀。

二是深度参与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引导街道商会和行业商协会积极应对市场下行压力,通过商会平台调动各大市场运营方改造积极性和优势力量,整合设计、贸易、产服等资源,谋划专业市场时尚产业发展蓝图,打造时尚全品类的一站式采购高地。认真落实省民生实事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发挥区肉菜市场行业协会作用,发动20家农贸市场因地制宜开展硬设施完善改造和软环境升级提质,优化购物消费环境。

三是科学谋划行业高质量发展思路。推动开展“共联共创,共融共享”为主题的交流联动,组织商协会会长沙龙活动,举办越秀区商协会交流学习联动,瞄准我区主导产业,以商圈为重点,对现阶段民营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行业发展等内容进行深入研讨,广泛听取行业商会对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用新的思维、新的路径打通民营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节点。

(三)加强建管规范,促进行业自律,提升有序发展信度

一是规范行业商会运作。积极稳妥推进我区行业商会登记注册,对行业商会办理成立、变更、注销登记业务以及换届选举等工作进行指导,推进党建摸排和组织建设“双同步”。指导行业协会商会开展网上年度报告公示工作,向社会披露年度工作报告、重大活动和财务状况等重要信息。同时,加强政府监督管理,通过年报审查、抽查审计、专项行动等方式开展监管,清理、规范行业商会涉企收费,查处借行政权力搭车收费以及将政府部门委托事项的费用转嫁给企业承担等行为,督促行业商会坚守合法、合规、合理的收费“底线”,远离违规收费“高压线”。

二是推动行业标准建立。制定实施《越秀区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资助办法》,激励法人单位和行业商协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资助5家行业协会主导制订各级标准15项;联同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编制全国首个电梯托管地方标准、指导区肉菜市场商会编制团体标准、联合广州计量院等单位推进地方标准制定工作等。2021年以来我区各类行业协会共发布团体标准414项,有效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三是推进诚信主体建设。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广州市越秀区楼宇经济协会举办2021年越秀区“诚信示范企业”“诚信示范楼宇”评选活动,我区10家企业和2栋商务楼宇获奖;联合银行授予10亿元综合授信合作额度使用资格,有效激发区域诚信氛围,给予守信企业正向激励;推动行业商会加强诚信建设,市海味干果商会牵头启动“一德诚信平台”、建立农产品检测室,在引领商圈商户诚信经营、做好行业自律等方面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北京街商会配合核心区管委会开展北京路诚信商圈建设,通过倡导诚信经营优化提升商圈发展“软环境”。

(四)发挥商会作用,释放消费潜力,提升活力发展效度

一是促进消费培植。各行业商协会充分依托商圈特点,积极配合区政府在区内各大商圈内举办“越秀欢乐购 越购越精彩”等主题促销活动。如,环市东商圈商家联合推出“爱尚环市东通享卡”,联动多家知名品牌组成“至优品牌天团”,实现商圈内资源整合、优惠共享;区食品商会、北京街商会连续多年在北京路步行街举办美食美景展销促销活动,通过市集和创意促销,实现客流和销售双增长;人民街商会与万菱广场连续五年举办“一带一路”万菱好货采购节,采用“线上+线下+N”的商业经营模式,呈现新时代、新消费一站式体验展贸平台。

二是促进投资优化。各行业商会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积极寻求新型的企业合作发展模式,如,越秀生态环境产业协会与会员单位共同搭建优绿环保数字交易平台,推动环保企业向低碳、节能、绿色智慧企业转型。广州市场商会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联合市标准化研究院和行业龙头市场,制定出台《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与纠纷处理规范》团体标准,以标准引领提高行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三是促进营商环境改善。各行业商会主动参与我区营商环境改善工作,为我区优化营商环境献计献策。北京街商会积极配合我区营商环境5.0改革,组织区域内商事主体选出需求最集中的业务事项,提供“一站式”帮办代办,为区域内市场主体提供真正省心、贴心的政务服务;积极为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建言献策,每年组织商会会员在北京路步行街开展约2场大型商旅文活动,推动步行街内需提质和消费增长。

四、存在问题

(一)底数摸查不清,行业商会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健全

目前我区行业商会的联系管理存在三个渠道,分别是登记管理部门(区民政局)、行业管理部门(区相关职能部门)、联系指导部门(区工商联),这三个渠道所掌握的由我区联系的行业商会的数量和情况各不相同,相关信息未能完全对接、互通,影响了整体的管理服务水平。如,区发展改革局在我区建设信用示范区工作中充分发挥广东省信用协会的作用,区市场监管局在推动建立行业标准方面充分发挥市标准化协会和市种子商会等行业商会的作用,但上述三个商会均不是区工商联联系指导的团体会员;而区民政局所掌握的在我区登记注册的市级、区级行业商会也并非全部是区工商联的会员单位。

(二)支持保障不够,行业商会发展综合环境有待优化

1.在政策支持方面。目前行业商会普遍存在资源匮乏、管理力量薄弱、工作经费不足、办公场地有限等情况,希望政府部门给予商会政策上的支持。如,较多行业商会反映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难度较大、参与度较低;政府用于支持行业商会发展的专项工作经费仅有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部分街道商会反映,每年一次的年审工作程序繁琐,需要填写提交多份表格,增加了行业商会的工作负担。

2.在政策宣传和落实方面。为应对疫情冲击、国际贸易复杂多变形势,国家、省、市、区纷纷出台了多项资金补贴、减税降费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但部分商会企业反映对惠企政策了解不深、不透,兑现流程手序繁复,造成政策红利无法及时享受。在执行层面,一些单位对落实租金减免政策认识有偏差,存在业主方不愿减租等情况,出现部分商户拒缴、少缴租金现象,政府暖企纾困政策的宣贯覆盖面以及落实程度有待提升。

3.在工作力量方面。目前我区服务行业商会发展的工作力量还不足。我区现有在区民政局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554家,基数大、分布面广、涉及行业众多,组织结构较为松散、人员较为复杂多变,监管任务十分繁重,但区民政局仅有负责社会组织登记工作人员1名;区工商联服务联系的会员企业和商协会数量均为全市最多,但没有专门服务联系商会的部门和专职人员,两个单位均反映存在工作力量与工作任务不匹配的情况,管理工作的时效性、精准度和覆盖面均有待提升。

(三)构筑平台不多,行业商会沟通联系机制有待完善

1.沟通渠道需打通。政府与行业商会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尚未真正有效建立,存在听取行业商会意见建议的途径不够广泛、针对性开展调研不多、涉企政策宣传信息不对称、诉求意见未能及时反馈解决等问题。对商会反映的问题缺少动态跟踪落实和事后监督机制,商会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中转站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如,自今年6月份起,区稳增长工作专班组织各部门、街道走访企业,走访过程中很多企业提出了关于构筑有效沟通平台方面的诉求。此次调研中部分行业商会表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对话机制不够完善,政企沟通渠道不够畅通。

2.融资渠道需整合。调研中行业商会与民营企业反映较多的是融资贷款难问题。据了解,目前中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存在,金融机构产品发布渠道较为分散,商户难以掌握最新融资政策,金融机构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产品多为普适性产品,与行业经营发展实际适配度不够,导致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获得感较低,亟需政府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普惠金融力度,进一步搭建银企对接桥梁,助力企业解决经营发展中的资金需求问题。

3.招商渠道需拓宽。政府部门鼓励商会积极开展“以商招商”的举措不多,商会会员企业的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发挥。据了解,受疫情影响,我区辖内江湾新城、中华国际广场、广东亚洲国际大酒店等重点楼宇和海味干果、服装等行业专业批发市场空置率都相当高,租户商户流失严重,管理方招商需求大增。目前行业内“抢商”现象愈演愈烈,地推、广告、公关等营销活动所带来的效果有限,获取优质商户的渠道亟需拓宽。

(四)引领作用不强,行业商会参与区域发展程度有待提升

1.产业分布待拓展。我区行业商会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而在区“十四五”规划所明确的我区要主导发展的产业领域,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领域中的行业商会比较少,覆盖面不多,在相关领域落实政府产业布局谋划的发展带动作用尚未发挥。

2.商会影响力待加强。行业商会除较多参与区域社会治理等公共性事务外,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平台不多。一方面,政府在对于商圈升级的规划定位、政策引导、硬件配套、措施落地方面给予还不够明确,未能畅通商会充分了解政策信息、提出意见建议的渠道;另一方面,商会在发挥与政府、企业上下沟通、资源整合、加强行业资源对接、共建共享平台、助力商圈升级方面作用不明显,行业影响力有待加强。

3.诚信氛围待营造。我区正在大力推进省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但行业商会在结合信用建设推进行业自律方面参与度有限。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在日常经营发展中容易忽视自身信用管理,在招投标、融资贷款、政策兑现等方面受限后才迫切寻求救济渠道。部分信用服务机构以“信用修复”“信用等级认证”等名义组织培训会、宣讲会,诱导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以获取商业利益,影响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4.市场信心待提振。受国内外相关因素及疫情的叠加影响,部分专业市场多次关停,与外地商户的交流合作大幅减少,季节性库存堆积,导致商户对创新开发投入的意愿下降,行业发展呈收缩趋势,市场主体对未来形势变化难以预测,市场信心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受电商和疫情冲击,我区传统商贸业商圈消费人流量锐减,部分批发商户生存难以为继,批发市场出租率下降,引发系列非良性循环,市场经营者转型升级动力不足、意愿不强、对市场前景信心不足。

(五)能力建设不足,行业商会自身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1.持续发展动能不足。作为民间社会组织,行业商会主要的经费来源为会员会费。但由于受到疫情、资源等客观影响,部分行业商会会费收缴困难,会务停滞,行业性大型活动难以开展。目前会费主要由会长企业承担,运营资金保障不够,持续发展动能不足。

2.资源优势未能整合。部分行业商会职责不明确、规划不清晰,可提供给会员的服务大多为公益培训、信息交流、代跑代办等基础服务,未能完全掌握行业内的优秀资源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技术咨询、市场调查信息等全范围的商务中介服务,实现行业内的资源共享,开展增值服务创收的能力和积极性不高,主动维护会员企业权益和为企业提供服务做得不够。部分行业商会工作缺乏计划性,作用发挥不明显,会员参与意愿不高,导致商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差,行业引领能力弱化。

3.碎片化发展问题凸现。目前各行业商协会名目众多,功能、性质高度重合,有碎片化发展趋势。“一业多会”加快了行业商会的发展速度,但由于行业内部资源整合不足,无法形成有效的政策倡导力,同时也增加了会员企业的会费压力。行业管理部门在商会的建设、发展、规划和资源整合方面未能给予全面指导。

五、意见和建议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发展。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要求行业管理部门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2020年中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切实发挥工商联和商会作用。近日,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为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积极贡献力量的通知》,强调要以实际行动助力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迅速落地生效,实现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完善政策保障,营造支持行业商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强化一盘棋部门联动。建立行业商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整合民政、工商联及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所掌握的行业商会信息,全面、系统梳理我区行业商会运行情况、存在问题、经验措施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行业商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和重大问题。建立区政府职能部门对口行业商会联络员机制,强化信息联动、服务互补,加强对商会的指导和监管,更好服务行业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打造“10号直通车”、“越秀民营企业大讲堂”、“政企会客厅”等服务品牌,提升充实其内涵。鼓励商会参与政府各职能部门优化营商环境评估工作,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在涉企决策、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等方面充分听取有关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二是完善一揽子政策供给。在符合公平竞争原则的前提下,研究制定行业商会发展有关政策,结合我区修订“钻石29条”的工作契机,将支持行业商会发展的相关内容纳入其中,提升支持政策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鼓励政府部门将适合行业商会承接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细化政策提升可操作性。探索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行业商会规范化建设和基本运行的补助支持,以及对行业商会组织办展参展、招商引资、标准品牌、创新平台、人员培训、对口招工、山海协作、精准扶贫、矛盾化解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三是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与行业商协会联动合作,加大力度引导企业积极运用粤信融、中小融、信易贷等融资对接平台,促进金融机构与行业企业的精准对接。鼓励金融机构结合行业经营特征,建立租金缴纳、经营流水等数据联动共享机制,“量体裁衣”创新开发适合我区商贸行业中小企业经营者需求的专项金融产品,提高金融产品与市场主体需求的适配性,最大程度解决企业资金需求。

(二)立足商圈特色,联合行业商会拉动消费增长

一是促进商圈协同发展。结合我区北京路、中华广场、环市东等重点商圈的业态和特色,开展商圈所在街道商会和相关行业商会的联动合作,匹配资源与会员企业,促进跨行业合作和产业链对接,形成行业规模经济优势。强化行业商会对商圈的会员覆盖影响力,将一些体量小、分布散的商户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打造行业品牌产品,通过申请名、特、优产品和品牌打开销路。加大促消费与出行、餐饮、文娱等业态的联动,以商圈为舞台,以活动为载体,创新开展促消费活动,促进商圈经济繁荣。

二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区政府各行业管理部门要引导行业商会积极参与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市场采购贸易集聚区拓展试点等,加快推动行业会员实现线上线下贸易深度融合;积极适应消费升级趋势,鼓励行业会员跨行合作,客户互补共享,商品组合销售。以商圈改造提升为契机,发挥行业商会的宣传引导作用,大力支持我区专业市场发展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加速推动传统贸易转型升级,助力企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三是助力优化信用环境。以开展广东省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改革试点为契机,推进行业商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动行业商会配合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建立行业信用记录、共建共享信用信息、推广信用承诺、制定行业标准、协调行业内价格纠纷,形成守信用的商业规则。持续升级完善“信用越秀”平台,强化信易贷、信易电、信用报告、信用查询等综合信用服务供给,结合不同行业领域市场主体实际诉求,在政策兑现、公有物业租赁、海关等领域创新打造“信用+”便民惠企应用,解决企业融资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聚焦产业发展,发挥行业商会在投资中的独特作用

一是发挥行业商会的产业引领力。结合区“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金融、生命健康、现代商贸、文化创意、超高清视频等领域,围绕“一轴三带六组团”产业空间布局,鼓励和推动其中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人物主导组建一批新型行业商会,扩大我区行业商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覆盖面,支持各类新经济、新业态商协会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协调功能,促进行业内部和区域资源整合共享,推动产业内有序分工与协作,打造有特色、有价值的产业集群。同时,有效搭建商会资源对接融合平台,促进不同行业跨界交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经贸合作,切实激发商会活力。

二是强化行业商会的政策倡导力。在制定我区行业产业相关政策时,应引入行业商会参与,提供一线实际情况,助力优化我区行业产业发展方向。鼓励支持行业商会牵头起草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研究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了解国内外创新性政策和举措,提出推动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鼓励行业商会建立行业数字平台,促进会员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我区优势产业的行业商会强强联合,组建产业联盟,推动平台扩容提质,强化政策倡导能力。

三是提升行业商会的招商推动力。充分重视行业商会在产业对接、项目对接方面的重要作用,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完整的行业商会招商引资激励制度,将行业商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体,明确界定商会招商数额,并按照政策将物资奖励落实到位。常态化解决好行业商会在招商引资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提振招商引资工作的信心。

(四)深化行业服务功能,推动行业商会可持续发展

一是增强一体化服务合力。进一步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把发挥工商联作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实工商联服务行业商会的专职人员和专业人才,增强工作力量,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水平,切实发挥好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做好行业商会的联系、指导和服务,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形成民政部门、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工商联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加强对行业商会设立、建设、发展规划、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指导,引导性质功能类似的商、协会进行合并。定期编制我区行业商会发展报告和研究我区行业商会参与行业治理案例,及时准确反映我区行业商会运行情况、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二是提高规范化组织能力。各行业商会要在政府的指导下,进一步健全以商会章程为核心,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分离的商会法人治理机制和现代管理制度;优化会员结构,发展实力较强、社会形象好、热心商会工作的企业成为会员,提高会员企业素质,充实商会发展力量。政府有关部门要支持行业商会推进专职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和年轻化,建立轮训制度,提升秘书长履职水平;探索规划建设行业商会集聚区,研究出台租金、物业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按规定将闲置房产协议出租给行业商会使用。

三是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行业商会要充分掌握行业发展动态,通过统计分析、预测研究等为会员提供针对性更强的产品和服务,帮助会员企业做出规划和商业决策。打造“越秀民营企业(商会)之家”公共服务交流平台,发挥熟悉行业、贴近企业、信息灵敏等独特优势,加强调查研究,发现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和瓶颈障碍,及时代表本行业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抓好前瞻性引领,通过制定出台行业发展报告、编制行业发展指引等多种方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推动行业标准建设,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团体标准,积极参与相关技术标准及国际标准的制定,以标准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四是提高市场化运作能力。区政府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宣传指引,推动行业商会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扩大影响力。支持行业商会通过专业化、市场化、资本化运作机制创新开拓项目,拓展收入来源,丰富“造血”功能。拓宽行业商会用人视野,从行业领军人物中选优配强商协会负责人,加强商协会秘书处建设,促进职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