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越秀区“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城市设施建设的建议(编号33)
发布时间:2022-04-08

领衔代表:安关峰

 

案由

广州有着两千二百多年的建城史,越秀区是广州市的老中心城区,传统中轴线贯穿城区,作为南粤千年商都的核心,越秀区拥有良好的历史传承,红色史迹、文化古迹、建筑及园林绿化等资源丰富。近年来,越秀区积极践行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在挑战中发现新机遇,推动了本区历史建筑保护、老旧小区改造、水生态环境改善等建设工作,着力打造“老城市新活力”样板。根据规划,未来五年将迈向全面建成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构建“一轴三带六组团”产业空间布局和“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格局,全面增强城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实力。

越秀区总面积为33.8平方公里,是全市辖区面积最小的城区。区内商业发达、机构集中、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可供给的建设用地空间资源紧缺,仅靠目前的用地建设,无法满足本区建设发展的需要。越秀区作为老城区寸土寸金,既要保护原有文化风貌、保护历史建筑,同时从发展和建设的空间上寻找资源,优化空间布局。为加快越秀区“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有必要做好城市设施建设的资源配置和规划,充分利用可建设的空间结合区域和环境的特点,活化利用好土地和建筑等固定资产,以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为引领,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和城市更新行动及巩固提升人居环境。

 

案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城〔2020〕111号)

2、《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完善城市停车场用地配套政策若干措施的通知》(粤自然资规字〔2018〕4号)

 

建议

一、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2020123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实现地下设施与地面设施协同建设,地下设施之间竖向分层布局、横向紧密衔接。要根据地下空间实际状况和城市未来发展需要,立足于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高效安全运行和空间集约利用,合理部署各类设施的空间和规模。推广地下空间分层使用,提高地下空间使用效率。城市地下管线(管廊)、地下通道、地下公共停车场、人防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有效衔接。广州市在伴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推进和大规模建设,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交通、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商业综合体、地下人防工程、地下街区等地下空间设施,得到开发、建设并投入使用。但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上需加强规划系统性、提升利用效率,优化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与相邻各类空间统筹协调,实现互联互通。

二、加大对地下立体智能停车场的应用和建设。201811月,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完善城市停车场用地配套政策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优先保障公共停车场用地供应,并鼓励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立体停车库。越秀区可充分利用城市道路、广场、学校操场、绿化景观设施、公交场站及一些边角地带等适合利用下挖的地下空间;地铁线路、综合管廊建设的永久和临时设施,如车站、工作井(盾构井、竖井)等及周边范围适宜的地下空间建设“井筒式”等机械式地下立体智能停车场,增加停车位供应,满足居民和社会停车需求同时减少占用地上空间。

三、加强对老旧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工作。由政府部门牵头做好历史建筑保护和修缮,通过引入有实力的合作方,发掘更多可提供文化内涵或扩展其他功能,让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现代生活,以创造价值方式延续对历史建筑保护,形成历史建筑的运维自循环模式。促进与社区、周边历史建筑之间群、片融合,以整体发挥更大效能。

四、最大程度发挥城市社区环境微改造的作用。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和道路交通,减少全面改造“以拆除重建为主的更新方式”,保持社区的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风貌,塑造文化社区,加强社区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推动社区减污降碳的建设。

五、深化涉水工程的品质提升和融合。进一步完善辖区内的排水管网及附属设施的建设、排水管线隐患排查修复、雨污分流改造和强排泵站的建设,逐步消除内涝隐患。河涌水系整治加强结合岭南文化元素,融入周边区片绿化景观、文化社区和历史建筑,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综合提升水生态环境品质,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六、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创新建设模式。目前推进城市设施和改造已逐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格局。建议拓宽参与的渠道,完善市场化实施机制,建筑行业大型骨干国企以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参与建设。本市以世界500强建筑企业为代表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国有企业,通过几十年的建设经验累积,已具备设计、采购、施工、运行、管理养护等全过程实施的能力。因此,可充分发挥这批企业在建设专业方面的优势,调动其积极性,共同为本区城市设施建设服务,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