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盘活公有物业用于医院办公用房、职工子女托管机构的议案(编号06)
发布时间:2022-04-08

提议案人:杨智华等13名代表

议案内容:


案由:

2021年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指出:深化健康越秀建设,加快补齐公共卫生领域软硬件短板,建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打造“健康中国”典范城区,优化“一老一小”服务,完善三胎政策配套支持,打造“育、医、教”一体化的托育服务网络,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

《广州市越秀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出:贯彻人口生育政策,保障妇幼家庭安康。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生育、养育、教育等政策配套。完善卫生人力规划,发展高水平人才队伍。探索符合区需求和财政能力的人才队伍,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加强职业荣誉感教育,引导医护人员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增强责任心与归属感。

人民街地处老城区传统中轴线一带,人口密集,大型机团单位较多(大型公立医院有3家),医疗产业资源丰富,医护专业人才、高学历高职称医生众多;基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辖区公有物业分布较广,但部分使用效能较低,甚至闲置,一方面由于闲置,部分财政收入流失;另一方面,部分低效能使用的物业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噪音等问题。因此,结合辖区医疗产业现状,留住高端医务人才,优化辖区“一老一小”配套设施的建设,盘活闲置或低效公有物业对医疗产业进行支撑,这对国有资源再利用、留住大型医院继续在越秀区扎根发展、带动下游产业、促进就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建设有一定推动作用。

案据

一、人民街医疗、教育(低龄托有托管)产业分布情况

1.公立医院分布情况:内有:广东省中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家医院

2.私立低龄托管机构(校外非学科)分布情况:广礼学堂、海清教育、仁者教育、祝博士等4家。

二、人口情况

1.据统计,2021年末,全街总人口数为86459人,其中户籍人口70126 人,常住人口48604人,流动人口16333人。户籍人口中:0-31547 人,4-61625人;流动人口263人,4-6242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止,户籍出生324人,政策生育率为96.30%;流动出生162人,政策生育率为87.65%。

2.医务人员幼儿子女人数大约人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现有在职职工5014人,2.5至6岁的职工子女有597人广东省中医大德院区现有在职职工3269人,2.5至6岁的职工子女有929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有在职职工3300人,2.5至6岁的职工子女有490人。

 三、辖区内闲置或低效公有物业使用情况

经近期我街区人大联组代表集中视察了解:人民街辖内至少有4处用于仓库或闲置的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省市公有物业,具体情况如下:

1.晏公街28号:晏公街28号共四层,混合结构,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左右,业主是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前部约1000㎡用作仓库,后部为房管二所所管辖的公房现处于空置状态。

2.晏公街30号:晏公街30号共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面积为900平方米左右,业主是广东省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现分隔成66个仓储场所出租。

3.濠畔街366号、366号之一、366号之二:濠畔街366号、366号之一、366号之二由三栋建筑连通而成,全栋共九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面积约4437.69平方米,业主是广东省轻工业品进出口(集团)公司。1-8层用作仓库,9层为云商天成创意园办公室。

4.石将军17号:石将军17号共分为3栋共58个套间,钢筋混凝土结构,分两栋3层建筑,总面积约1235.03平方米,产权单位是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目前闲置。

四、综合分析

(一)闲置、低效物业待挖潜空间较大。一是底数未清晰。由于街道的权限只能负责摸排街道属下的物业,对区级或以上产权物业无法掌握清晰的明细情况,从实际走访了解情况来看,大型闲置物业或低效使用物业仍存数较多;二是部分低效使用物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或容易导致市民投诉。一些物业被用作仓库用途,人员出入频繁,货物存放种类多为服装、玩具、文具等,消防安全隐患较大;由于多设置在居民区,由此带来的噪音、物流密集等容易引发市民投诉,人居环境情况不理想。

(二)由于部分公立医院占地面积较小,很多办公机构无法拓展。一是由于辖区公立医院均处于越秀区传统中轴线地带,地方施展空间不大,无法进行规模拓展,很多医院只能将院区设在外区,甚至将核心业务搬离原驻地址;二是医院办公用房就近需求仍较大。基于方便院内职工交流和上下班方便的原则,一来由于职工人员将不断增多,二来由于就医人员也在不断上升,大多数医院对附近的配套办公用房需求较大,只要面积大的闲置公有物业肯定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三)低幼年龄段托管机构行业需求量较大。一是医护人员低龄子女为数众多。从文中“案由”数据得知,医院中的医护人员,特别“双职工”低龄子女占比重较大,由于工作时间原因,子女需托管的需求较大;二是可供非户籍人员子女就读的幼儿园并不多,低幼托管机构也不多。因按照辖区医护人员为例,部分户籍并不在辖区内,按照现行的幼儿园就读政策,公立幼儿园一般按照地段进行招生,但非户籍人员一般只能通过公办幼儿园剩余学位摇号(较罕见)或就读附近民办幼儿园解决就读问题,学位与需求不匹配现象仍较严重。据了解,以公立小学为例,学校配套的托管也最多托管到下午6点左右,对于6点后到晚上8点左右大多数只能由私人校外托管机构承担,而这类机构行业数量在我街分布为数不多。

(四)“双职工”医护人才低龄子女照料问题突出。一是辖区高端医护人才较多。人民街辖区的三家大医院有相当数量的高端医护人才在疫情防控期间表现突出,对社会发展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部分医护人员特别“双职工”人员对家庭存在“愧疚感”。医务人员的价值赢得社会更高赞誉的同时,医务人员难以兼顾工作责任以及小孩子女培养、教育的家庭责任,形成了“缺位”现象,医务人员也产生了对家庭的“愧疚”心理。三是职工子女照料问题容易影响工作状态。由于长期以来的高强度和长时间工作,家里的低幼孩子在照顾上存在缺失,在寻找附近的托管资源时又无法满足需求,不少小孩基本都是家中老人负责帮忙;家庭的矛盾和压力与工作压力对冲,容易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从医心态。

(五)盘活相关公有物业后对增加就业、增加税源也具备一定优势。一是闲置物业的盘活将有利于增加关联行业的就业。假设将某大型闲置物业定位为辖区某大医院的附属幼儿托管机构,将增加大量教师、保育员、厨师、保安等关联职业就业,相比原简单做仓库只是存货或雇佣少量仓管员,就业的上限以及范围比单纯的仓库类提升很多;二是行业市场前景良好,需求大于供给,有利于增加税收。由于低幼儿童教育需求旺盛,经盘活闲置公有物业后,低幼托管教育机构行业进驻,相关的税源也就被挖潜出来,这对增加税收有较大促进作用。

建议:

(一)相关职能部门对区及以上行政级别的物业进行全面摸排,做到“情况清晰,底数准确”。一是加强数据共享。建议相关部门对公有物业数据进行共享,便于基层部门了解区以上物业权属、使用情况;二是建立定期排查机制。建议时间间隔以年为单位,每年定期对辖区的各级公有物业进行排查,掌握最新的物业使用情况;三是探索建立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预警机制。对物业使用的效能和范围定期提出监督意见,接受公众的监督。

(二)由政府牵头,搭建沟通平台,便于相关行业就公有物业事宜进行对接。一是确立牵头部门,做业主与承租人的“媒人”。由于公有物业的业主行政级别存在千差万别,只有确立牵头部门,由该部门负责对接和搭建平台,才能拉近双方距离,解决级别不对等的差异;二是建立主动联系机制。如有部分医院提出已找到个别适用的公有物业但有无业主方原因无法协调出租的,政府相关部门应主动“出击”,尽力沟通协调解决问题。三是探索建立闲置公有物业出租可适用行业范围一并挂网公示机制。由于当前的“广州市越秀公有物业租赁服务平台”已将全区可挂网出租的物业进行了公示,相关的详细信息也已披露,但如能在挂网出租时对相关物业可适用租用行业范围进行倾向性增加描述内容的话,将加大物业出租的靶向性,便于锁定目标。比如可适用于托管机构和医院办公附属用房的,可在公示时一并将用途类别范围标出。

    (三)由政府牵头主动对接辖区医院,对大型闲置或低效使用的物业进行统筹安排。一是掌握基本盘。对闲置或低效较大型公有物业进行分类定位,掌握区位优势和劣势,对可升级改造的物业进行“量体裁衣”;二是对大型公立医院在租赁时给予优惠政策,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作为承租人;三是政策和操作上因势利导。建议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在法律框架下对适宜用作医院用房、职工子女托管用房的公有物业在使用性质上给予政策支持,如通过联合审批、规划使用性质变更等可操作性的方案,将部分大型闲置仓库性质的公有物业根据评估后改变为办公性质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