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推进融合教育发展,提升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习质量的议案(编号03)
发布时间:2022-04-08

提议案人戴蓉10名代表

议案内容

 

案由

随班就读是保障残障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越秀区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以实际行动践行“全人发展”的目标,为区域内每一个有特殊需求的青少年提供15年无缝对接的个性化、高质量且适宜的教育及康复服务;构建起普特结合、学段完整、普职融通的全方位服务支持体系,努力让每一个学生能适应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从“特殊”到“普通”,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平等的自我。

尽管如此,我区在保障适龄残障儿童随班就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人民群众对接受均衡、优质特殊教育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据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发布的《广州市越秀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显示,2018学年全区仅有243名随班就读学生和残疾幼儿分布在全区79所普通学校(含幼儿园)就读,建立资源教室数量仅有10个,这远远不能满足我区适龄残障儿童融合教育的需求差。

案据

总体而言,目前我区在推动随班就读、落实特殊教育政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缺乏统筹,政策落地困难, 部分适龄残障儿童难以平等享受义务教育。残障儿童教育涉及发改、教育、民政、卫健、人社、残联、妇联、团委等多个部门,目前,我区尚未形成一家统筹、多家联动的残障儿童教育保障体系,难以保障适龄残障儿童平等享受义务教育。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比例大概在6.2%,其中6-14岁学龄残疾儿童占全部残疾人口的2.96%。据此推算,越秀区适龄残障儿童人数虽然总量不大,但足以体现广州越秀“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格局。

二、区级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和巡回指导教师的作用发挥不足。根据《广州市越秀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显示,全区10个资源教室当中配置10名教师仅有3名教师为专职身份,其余均为兼职身份,而区级随班就读指导中心没有人员编制和财政投入,往往有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兼任;因编制、人员、经费缺乏,以及对特教学校在随班就读指导中的授权不够等原因的限制,特教学校完成随班就读指导任务困难重重,指导的次数、力度、专业性等方面都严重欠缺。

三、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整合不够。目前,在推进残障儿童平等享受义务教育工作中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进,鼓励与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力度不足。当前,专业社工组织、残障儿童教育专家、专业康复专家、部分家长们只是零散地参与参与残障儿童教育,没有形成有效合力,有序地开展相关工作。

从党的十七大“关心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大“支持特殊教育”,到党的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办好特殊教育。而“办好特殊教育”则意味着不仅要有特殊教育,更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特殊教育。

建议

一、加快设立广州市越秀区残疾人教育委员会,加大残障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统筹力度。加快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有关规定,由教育、卫生、民政、残联、妇联、团委等有关部门,吸收部分家长代表、专业社工组织代表组成残疾人教育委员会,建立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关特殊教育对象的鉴定与安置、教育形式、师资配比与培养、政府投入、监督保障等制度体系,有效地推动相关政策落地。

二、进一步加大特殊教育资源投入力度,确保残障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有效实施。区财政应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支持区级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应严格按照每人指导3-5个随班就读资源中心的标准,分学段组建融合教育巡回指导团队。对于教职工编制结构性缺员矛盾突出的,可探索通过按岗位购买服务的办法招录聘用专兼职特教教师,实行合同管理,建立相应的工资保障制度,或通过购买专业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为普通学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三、充分动员社会组织力量积极参与,整合力量,开创我区残障儿童融合教育的新局面。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进专业社工为普通学校开展融合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协助普通学校建立融合教育多学科团队,促进社区民众与学校普通孩子进一步了解、接纳残障儿童,塑造市民慈善意识。